大美黄山黄山,逶迤五百里,风光四时绝○○一、破石而生黄山松○○二、一步十绝黄山石在蜚声国际影坛的电影《卧虎藏龙》里,李安以东方文化的细腻,处理武侠世界的情感与伦理,得到了东方和西方的普遍认同。这使它一举夺得了包括最佳外语片奖在内的四项奥斯卡奖,而影片所创造的幻美风格和悠远意境,也引起世界影坛的瞩目。《卧虎藏龙》的外景地,就是在黄山。传说黄山的得名,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轩辕,曾在这里采药炼丹,而在唐代以前,黄山叫黟山。“黟”是黑的意思,因为黄山岩石多为青黑色,古人就给它起了这样一名字。唐明皇李隆基很相信黄帝炼丹的说法,就在天宝六年,公元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如此说来,黄山的英文翻译,应该是“黄帝的山”,而不应该是现在的“黄色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的南部,北纬30°08′,东经°09′,盘垣于歙县、黟县、太平、休宁四县之间。黄山古称黟山,标高约米,自东北向西南逶迤过境,号称“五百里黄山”。《潜确类书》上说:“黄山三十六峰,其中八峰属太平……旧以光明顶为界,其北属太平,其南属歙县。”其实黄山又何止三十六峰,但天下名山胜境,无论峰峦多少,古人习称三十六峰,或七十二峰。《太平县志》上就说,黄山群峰,“莫可数计”。登上黄山之后,只觉千峰竞秀,万壑峥嵘,风云变幻,大气磅礴。我是去过青藏高原的,在拉萨的日子,遍游了周遭有名的寺院,因此不认为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能够吸引我。但登上黄山的一刹那间,我还是惊呆了。那样无边无际的云海,翻卷着,变幻着,在你的眼前涌动,三十六峰若隐若现,而云雾就在你的身边缭绕。这时,你会恍然不知自己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我想人们常说的“人间仙境”,大约就是指黄山了。黄山的美还不仅仅是秀美,或是奇丽,黄山的美是一种如梦如幻。黄山,是一座有幻美风格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为黄山四绝。黄山为群峰构造,或崔嵬雄浑、或俊俏秀丽,玉屏楼、狮子林、始信峰、西海、散花坞、松谷庵6大景区,多个景点,无一不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高度均在米以上,以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周遭延伸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黄山遥望苍黛,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是长江、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黄山山体为花岗岩,源于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地壳运动,又经第四纪冰川和长期分化,形成了气势磅礴、险峰林立的山岳奇观。黄山是中国最早确立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黄山,已是世界黄山。今天,很多外国朋友到中国来,就是为了上黄山。登临黄山之上,只觉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日出、晚霞、佛光、雾凇,变幻莫测,五彩斑斓。雨后或是雪后,日出或是日落,黄山更是气象万千,美轮美奂。从黄山北麓下来,迎面就是被人们称之为“黄山情侣”的太平湖。太平是吉语,《庄子·天道》上说,“太平,治之至也”,是治理社会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太平湖水平如镜,碧波万顷,倒映着黄山的奇峰秀峦。选一个亦晴亦雨的日子,泛舟于湖上,那时你会看见,太平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散落如珠,人在其中,和在黄山一样,会有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黄山余脉牯牛降,总面积30平方公里,保存着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被誉为“绿色自然博物馆”。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内,绝少人类活动的干扰,树木自由生长,植被自然演替,动物种群协调,危崖高耸,烟云万态,老藤缠绕,古木参天。登上牯牛峰顶,佛教名山九华山、道教名山齐云山近在咫尺,滔滔长江亮白如练。黄山一带,有着安徽境内最神秘瑰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地理知识百科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与浙江、江西两省交界,皖赣铁路横贯黄山市境,南可直达福州、厦门,昆明、桂林,北可达北京、青岛等地,铁路交通十分便利,每逢节假日,黄山也是最多开行旅游专列的景点之一。南方如广州等地虽然没有直达黄山的火车,但却可以方便地在鹰潭等地转车。黄山火车站位于黄山市中心,与汽车站近邻,步行仅3分钟左右的路程,往来黄山风景区的公共汽车,大多都会在火车站附近停靠等客,方便游客往来各个景区。一、破石而生黄山松
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古人云:黄山之美始于松。黄山松名列“黄山四绝”之首,历来有“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之美誉。里黄山千峰万壑,峰巅不着寸土,然而峰峰石骨峰峰松,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美得让人叫绝。黄山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倚岸挺拔,或盘曲虬劲,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巨松高数丈,矮松不盈尺,然无不盘根于石,傲然挺拔。黄山松生长在千米以上的高峰之上,是千百年来大自然优胜劣汰的结果。由于覆土瘠薄,黄山松只能扎根于岩巉,形同“破石而生”。又因要与大风、冰雪抗衡,多成盘根虬枝而顶平如削的奇特造型。冬季经厚厚积雪覆盖,挺立绝壁迎风傲雪的黄山松,就被视为“高洁”的象征。黄山松的外形与华北、西北的油松极为相似,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把黄山松当作油松。年,中国植物学家来黄山进行实地考察,经鉴定认为黄山松针叶短,微细,树脂的数量、位置与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种新树种。因为这一科学现象是在黄山首次发现,就以黄山松来命名这一树种。年,著名林学家郑万均等通过实地考察和鉴定,又发现黄山松与台湾松其实是同一树种,于是将黄山松与台湾松合并为一种,更名为PINUSTAIWANENSIS,仍保留“黄山松”这一中文名称。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扎根、生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所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都分解成肥料,被黄山松所吸收。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由于大部分黄山松都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阳性和求取水份的本能,使得黄山松的枝枒都明显地向一边倾斜。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黄山松的点染。正是由于地理环境和阳光、云雾、风霜等气候条件的影响,才造就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地理知识百科黄山松是植物学上的一个独立品种,是以黄山命名的两针叶松树,广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东部,生长在海拔米以上的高峰山顶、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黄山松生态适应性极强,在悬崖陡壁上形成树冠平展的旗形树,在平缓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龄级的黄山松林,姿态各异,构成独特的景观。黄山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黄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时,有54棵古树名木被收入《名录》,其中32棵是黄山松。十大名松姿态各异黄山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一株都独具魅力。黄山园林部门从年3月开始,陆续为黄山古树名木登记建档,目前已完成上百株古树名木的登录工作。遍布峰林沟壑的黄山松,给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黄山因此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且不说那些名松: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悱恻的连理松,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美不胜收。黄山最有名的松树,当为迎客松。迎客松名列当代《黄山名松谱》之首,旧时十大名松之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迎客松挺立在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之上,地处海拔米,寿逾千年,姿态苍劲,枝叶平展如盖,两大侧枝横空斜出,似展臂迎客,向五湖四海的朋友致意。迎客松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有巨幅铁画《迎客松》。位于玉屏峰至莲花沟途中的望客松,也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十大名松之一,立于石罅之中,枝叶苍劲,姿态优美,俯望游人,似在点头致意。望客松树高5.6米,树龄约在年左右。既有迎客松,就有送客松,送客松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虬干苍翠,枝叶侧伸,似揖送客人,别情依依。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十大名松,还有地处海拔米,立于卧云峰陡腰的探海松,树高仅3.5米,但根扎悬崖,枝叶茂盛,侧枝倾伸,犹如苍龙探海。位于玉屏索道上站附近的蒲团松,树身不高,因侧枝密集盘曲,针叶簇集冠顶,铺展平整,状如蒲团而得名。同是十大名松之一的黑虎松,生于白鹅岭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关于它的得名,还有一个故事。传说狮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时,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后来遍寻黑虎不见,只见古松高大苍劲,虎气凛凛,遂命名为黑虎松。黑虎松枝稠叶密,遮天蔽日,覆盖面积约百余平方米。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十大名松中,最富有诗意的是连理松和竖琴松,连理松位于始信峰途中海拔米处,拔地而起,一根两干,并蒂齐肩,如情侣相偎相依。竖琴松又名辕门松,位于卧云峰侧的北坡,主干挺直,顶状如伞,侧干伸出成倒“U”状,形似竖琴,又如古时官署中的辕门。有游道从辕门中穿过,饶有情趣。此外,凤凰松、卧龙松、团结松、孔雀松等等,名松遍野,数不胜数。
地理知识百科关于“黄山名松”,古今有不同的记载。清代闵麟嗣的《黄山松石谱》中列9大名松:扰龙松、迎送松、卧龙松、蒲团松、接引松、棊枰松、破石松、倒挂松、困龙松;清代陈鼎的《黄山史概》中记载有16大名松:迎送松、卧龙松、鹤盖松、锡杖松、蒲团松、美人松、接引松、扰龙松、棊枰松、仙盖松、文松、破石松、春睡松、倒挂松、缥缈松、耕云松;今天我们所说的10大名松是指:迎客松、探海松、蒲团松、连理松、麒麟松、竖琴松、黑虎松、接引松、龙爪松、凤凰松。二、一步十绝黄山石三大主峰峰峰险峻黄山三大主峰是指莲花峰、光明顶和天都峰。黄山集天下名山胜景于一体,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峨眉之清凉,雁荡之奇巧,黄山无不兼而有之。且“朝岚夕烟,千态万状,山不一境,境不一时”,变幻不测,气象万千。在玉屏楼景区,人们通常所说的前山一带,以莲花峰和天都峰为主体,沿途有“蓬莱三岛”、“百步云梯”、“一线天”、“鳌鱼洞”等等奇妙景观。玉屏楼地处天都、莲花之间,几乎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黄山绝佳处之称。玉屏峰南,相距一公里,就是著名的天都峰。这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为险峻之处,海拔米,古人诗句: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上“天都”之路极为险峻,仰望万丈绝崖,低头深不可测,登上峰顶,摩挲“登峰造极”石刻,叫人忍不住有“海到尽处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莲花峰位于玉屏楼北,是黄山第一高峰,海拔米,峻峭高耸,气势沉雄,远看宛如初绽的莲花,故名莲花峰。从莲花岭至莲花峰顶约1.5公里的路程,名为莲花梗,沿途有飞龙松、倒挂松等黄山名松及黄山杜鹃。莲花峰绝顶处方圆丈余,正中有香砂井,置身峰顶,遥望四方,千峰竞秀、万壑生烟,在万里晴空时,可东望天目山,西望庐山,北望九华山和滔滔长江。雨后,纵观八面云海,更为壮观。从莲花峰下山,过龟蛇二石、百步云梯,穿过莲花洞,便来到鳌鱼峰。此峰高米,峰以形名,那巨大高昂的鲸首,大有鲸吞天地之势。而在北海一带,群峰荟萃,坐落着光明顶、贡阳山、白鹅岭和始信峰等等峰峦,汇集了峰、石、矼、坞、台等等峰石奇景。这是一片海拔米左右的高山开阔区域,面积多公顷,东连云谷景区,南接玉屏景区,西至钓桥景区,北近松谷景区,是黄山的中心。石门峰、贡阳山,都是海拔米以上的高峰,形如屏障,分隔南北。白云峡谷自回音壁直下深渊,全长12.5公里,神秘莫测;峡谷西侧,群峰峻峭,下临深壑,奇松怪石,云雾缥缈;紫云、石床、九龙诸峰,一峰更比一峰奇,一峰更比一峰险。松林峰郁郁葱葱,松涛滚滚;丹霞峰赭色峰壁霞光照耀,色彩斑斓。四周炼丹、石门、贡阳、棋石诸峰,高大雄伟。更有始信峰雄踞险壑,竖立如削,虽不如天都峰、莲花峰的海拔高,也不在黄山36大峰之列,但峰顶三面临壑,悬崖千丈,古人有“始信黄山天下奇”之誉。地理知识百科黄山有玉屏景区、北海景区、松谷景区、梦幻景区、温泉景区等几大景区。登黄山自古形成四条路:从温泉经慈光阁、玉屏楼、天海至北海的南路,今有玉屏索道;从焦村经钓桥、天海至北海的西路;从苦竹溪经云谷寺至白鹅岭、北海的东路,今有云谷索道;从芙蓉岭经松谷庵、十八道弯登山到北海的北路,今有太平索道。北海因地处黄山的中心,东西南北四条磴道都可抵达,另有游览小道与各景点相连,形成网络,北海自然而然成为人流汇集的景区。巧石成景奇石如林除去三大主峰,黄山可以说无峰不奇,无石不美,所以对于黄山峰石,古人有“一步十叫绝”之叹。“梦幻景区”是奇峰集中的景区,以峰峦奇秀著称。这里的山体有别于前山群峰的峭拔雄伟,而是刀劈斧斫般片石垒积,形成破碎状的峰林,看似摇摇欲坠,其实壁立千仞,稳如泰山。而且峰峦林立:石柱峰、石床峰、双笋峰、薄刀峰、牌坊峰、松林峰,以及无数尚未命名的山峰,围成一个巨大无朋的峰石空间,既秀丽奇特,又美如梦幻。进入“梦幻景区”,可谓无处不景,无景不奇,移步换形,一步一景,令人慨叹。黄山巧石成景,奇石如林,大则数峰相聚,小则一石孤悬,“梦笔生花”、“猴子观海”、“飞来峰”、“关公挡曹”等等,神形兼备,妙趣天成。云谷一带的怪石“狮子抢球”、“琴石”、“千古石”等等,据地质学家研究,是第四纪冰川遗留的岩石漂砾。由于方位、气象的变化,黄山峰石多呈一石数景;至于青松添色,白云增奇,雪后莹然,雨中朦胧,尽可各凭遐想,蔚为奇观。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第四纪冰川遗迹,更是难得一见。青鸾峰下的擦痕,北海的冰斗,桃花溪的U形谷,逍遥溪以下的的漂砾等等,既有科研价值,也为普通人猎奇揽胜、丰富知识,提供了绝好的实地景观。北海一带连接峰体之间的平天矼,长达千米,为黄山前后海之分界线;石笋矼从始信峰侧向仙人峰延伸,石笋平空拔起,嶙如冰柱,犹如雨后春笋。矼之上巧石星罗棋布,神奇造化,巧中见奇,奇中有巧,更兼有松石相伴,云雾缥绕,构成一幅幅伟、奇、幻、险的天然画卷。贡阳山前散花坞,四面峰峦环峙,坞内林木茂密,奇松怪石纷呈。坞上右侧的“梦笔生花”,孤峰高耸,顶端巧生奇松一株,盘曲如花,壮似倒插巨笔。笔锋右侧,又有一峰突起,顶分五岔,酷似笔架,与笔锋相对。一坞之中,有“笔”有“架”,浑然天然。位于翡翠池不远松谷溪中的“五龙潭”上,五块巨石,形如巨龙,头伸入潭,尾展溪岸,其状如五龙吸水,故名“五龙潭”。“五龙潭”边,有巧石名“卧虎石”,其状如卧虎,气度威严。而北海清凉台的名石,“仙人观海”、“仙人铺路”、“老虎驮羊”、“关公挡曹”等等,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关公挡曹”不愧是大自然的奇异造化,关公和曹操两相对峙,情态逼真,气息如生。 地理知识百科黄山高山主景区和游览接待区均在北海。在海拔米的游览线上,北海宾馆、西海饭店、狮林大酒店分别建在贡阳山前、杜鹃坞和狮子峰下,都是设备配套完善,员工培养有素的三星级以上宾馆。黄山的另一接待中心在温泉景区,一般人游黄山均是乘车先到达这里。温泉景区以揽胜桥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桃花溪和逍遥溪贯穿其中,主要接待宾馆包括桃源宾馆、温泉酒店、黄山宾馆等。由此到通常所说的前山“慈光阁”登山口,公路里程为1米,步行仅需25分钟。接下去,更精彩……人物名片潘小平·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特邀作家潘小平,女,年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特邀作家年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学研究生课程。年调入安徽省文联理论研究室,曾任《清明》杂志副主编,《安徽文学》执行主编,现为安徽文学院院长、安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主要作品有《季风来临》《北方驿站》《城市呓语》《爱情这逃犯》《文化徽州》《徽商——正说明清第一商帮》《风韵新安》《在北纬30度神秘线上》《一步跨过两千年》《坐拥江淮》等散文随笔、纪实文学。长篇小说《美丽的村庄》(与曹多勇合作)、长篇历史小说《翁同龢》出版广泛参与电视策划与创作,担任多部大型文化专题片和纪录片撰稿,希望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将精英的理念传达给大众担任系列电视散文《皖地风流》、《永远的大别山》撰稿;大型文化专题片《安徽历史文化名城》《红色记忆》《安徽民间工艺》《中国花鼓灯》撰稿;大型纪录片《跨越》《潮起江淮》撰稿;大型纪录片《巨变》《皖江崛起》《振兴皖北》总撰稿大型文化专题片《皖赋》获年度中国电视专题二等奖、安徽电视一等奖。大型理论专题片《跨越》获年度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电影《美丽的村庄》获第十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美丽的村庄》(与曹多勇合作)获第十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大型纪录片《潮起江淮》获中国纪录片委员会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纪录片银奖(学术奖)已发表论文、散文、纪实文学、影视文学、小说约万字潘小平相关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如何防止白癜风复发
流年散文潘小平黄山,逶迤五百里,风光四
发布时间:2016-12-21 16:57:21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