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一生yangguangyisheng
本以为这两天已经够冷了,
结果看天气预报说,
全省接下来要迎接——
大
幅
降
温
!
什么叫成熟?
你妈没逼你,你自己穿上了秋裤
面对即将到来的11月份。
最低温直逼0℃的天气预报,
秋裤就是历史进程的必须品!
是大家的选择!!是时代的召唤!!!
全国都在降温,
今年的秋裤预警地图又来了!
不少人说0℃穿秋裤,
考虑到北方降温时常常伴随大风,
5℃在风寒作用下体感基本就0℃了。
统计后发现,
秋裤已经在我国北方大范围登场了!
而我们山东地图进入了秋裤备好的阶段。
从数据图里看到,
山东部大部分区域11月份处于秋裤登场的阶段。
当然如果到时候你还没穿,
晚报菌只能敬你是个壮士。
秋裤君每年秋冬季节出来刷存在感,
也刷出一定的节奏感了。
在霜降节气期间秋裤党最容易开始活跃。
每年立冬节气期间
(11月上旬后期到下旬初),
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降温最快的时段。
从11月中旬开始到11月下旬,
济南的降温幅度能达到6℃,
气温将降到妥妥的零下,
穿秋裤还是棉裤,还得你自己看着办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
最低气温的出现时间,也会向后推延,
越来越靠近上班时间。
and!
通常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不过在秋分以后、冬至之前,
日出时间会越来越晚,
因此上班时的气温也会更加靠近最低气温。
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
进入11月以后,
大家往往会觉得天气冷得很快,
早出晚归的人,感觉会更明显,
对于“忘穿秋裤”体会也将更加深刻。
关心天气,更关心你(比心)
这个吐槽秋裤的流言指出,穿秋裤可以令人丧失抗寒基因,在秋裤的“溺爱”下,人的腿部肌肉和运动神经会退化。只需要给三代人连续套上秋裤——大约是60年,该人群中腿部抗寒的基因就会降低到千分之一以下。 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人,依据的可能是拉马克的理论。作为进化论的先驱,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曾提出过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但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郭佳博士说:“曾经有一个经典实验很好地驳斥了拉马克的学说。科学家把老鼠的尾巴剪掉,然后让断尾的老鼠生小鼠,连续切了22代老鼠的尾巴之后,发现第23代仍然长出了尾巴。人类进化是很多年的事情,不可能经过短短60年就发生改变,由外在环境条件导致的生物性状改变是很难遗传的,可以遗传的是细胞内的核酸物质,包括DNA、RNA。”因此不穿秋裤只是个体抗寒能力的训练,从整体来说,不会导致基因的改变和遗传。 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陆军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与人体“抗寒”或“耐寒”能力相关的应该是一组基因。但这些基因和能量代谢、免疫机能等有关。抗寒能力还与饮食结构有关。在他看来,随着国民肉类等高蛋白摄入量的增加,整体的抗寒能力也会提高。传言称,母亲穿秋裤影响孩子抗寒能力。真的么?若说到秋裤的始祖,不得不提到15世纪的亨利八世。在欧洲宫廷里,他最爱穿一种男用马裤(Chausses),羊毛材质,紧身裹腿,下搭贵族尖头鞋。久而久之,这种裤子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开始分化。装饰性的那一部分,成为了如今的Legging,即在女孩中十分流行的打底裤,各式各样的外形和花纹掩盖了它秋裤的实质;而实用性的那一部分,就成了流行于广大人民群众间的秋裤。朋友圈里还有一则流传甚广的传言称,不穿秋裤,可以将锻炼出来的抗寒基因一代代地遗传给孩子。传言中对此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腿部热量是由肌肉中的线粒体产生的,线粒体能量转换的效率决定了腿部抗寒的特性。决定线粒体能量转换效率的基因坐落在线粒体自带的DNA中。下一代的线粒体%遗传自母亲,这种独特的母系遗传决定了只有女性进行受寒锻炼才能对下一代的基因产生影响。 “这种说法不靠谱,线粒体一共有多个蛋白,其中只有13个是线粒体DNA编码,其余都在染色体上编码,发热相关的基因ucp1由人类细胞核中4号染色体编码,也就是说可以遗传自父母双方。”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黄嵩博士说。 陆军认为不同地域的人耐寒能力本就不同,如爱斯基摩人长年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其耐寒能力远远高于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群。而且,耐寒能力可以通过锻炼提高,如游冬泳的人,会比一般人更耐寒,体质也更好。医生提醒:骨关节炎不是冻出来的,患了关节炎要注意保暖秋裤前身的前身,长内衣裤,早在17世纪的英国就已出现,一般称为longunderwear。在18世纪,它已经成为了流行的睡衣。它还有一种称呼叫longjohns,有一种解释是,它来自于19世纪末期的著名拳击手JohnL.Sullivan,每当他走上拳击台,最爱做的事就是将他那条长形内裤外穿。医院骨科副主任田华说,年龄、性别、肥胖、过度的负重锻炼、遗传易感等,都会导致下肢骨关节炎的发生和病情的加重,骨关节炎病人也表现得对寒冷更为敏感。 “但事实上,寒冷、受寒和骨关节炎的发病并没有直接关系,在我国东北、华南等4个区域做的调查发现,寒冷地区人们骨关节炎的发生率并不比其他地区高,而穿不穿秋裤和患骨关节炎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如果患了骨关节炎,不注意适当保暖和及时添加衣物,就会导致疼痛发作和病情加重。” 寒冷为什么让骨关节炎患者感到疼痛呢?田华解释说,由于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导致血液循环变差,因此原本会被血液带走的炎症因子会在关节局部聚集,从而产生疼痛。流言:“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女神何穗作为维密天使也一直以来是众多男生喜爱的对象,没想到在问及择偶标准时,她却表现出了对男生早穿秋裤的嫌弃。“如果我在还没有穿的时候他就穿了我就不能容忍,如果那个地方特别冷冷到我也穿了那就OK。”流言:“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年,苏联遗传学家李森科对斯大林说这句话的时候,数以亿计的秋裤没有经过任何论证,正源源不断地在中国强制推广。可悲的是,穿秋裤并非诞生于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而是诞生于新中国建立后,诞生于对“苏联老大哥”的盲信与言听计从中。放眼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的人民穿着秋裤:中国和北朝鲜......给人穿上保暖的衬裤,人双腿和关节的抗寒性就会在几代之后丧失,变得完全无法在高纬度地区活动。李森科期望秋裤导致中国人失去在苏联远东地区生存的遗传基础,并带来体质弱化等一系列副作用,削弱中国的软实力,从而巩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永久占领。真相:坦率地说,这个一望即知是钓鱼的帖子最后能成为经久不息的谣言,的确有些出人意料。别的暂且不论,秋裤作为一种保暖衣物和别的衣服有什么区别吗?如果穿上秋裤真的有损抗寒能力,那秋衣、毛裤、羽绒服、帽子、手套、棉靴难不成也都是阴谋?还有热炕、暖气和空调呢?国内外各地遇强降温天气黄山下起鹅毛大雪
黄山风景区自20日11时开始飘起鹅毛大雪,截至目前纯雪量为14.8毫米,降雪深度13.5厘米。今晨6时黄山气象管理处将暴雪预警变更为橙色,预计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本次大雪天气黄山风景区已经做好了应急预案,游客上下山道路畅通。预计今日大雪转暴雪,22日暴雪转中到大雪。本次降雪期间,黄山景区不封山。
鸭绿江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冰冻
受近日持续低温天气影响,辽宁省丹东市境内鸭绿江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冰冻。目前,相关部门正组织人力加紧破冰抢险,确保附近江域的生产作业安全。
杭州暴雪将至市民囤菜超市货架被买空年1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寒潮将至,市民纷纷囤积食品,众多货架被一抢而空。
美国中东部本周末也将迎来暴风雪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即将到来的本周末,美东地区将迎来一股强风暴,万美国民众届时将受到影响。美国国家气象服务中心预报称,这股风暴裹挟着从阿巴拉契亚山脉带来的水汽,将给中亚特兰大地区带来1到2英尺的降雪,并且直接向纽约州进发。
那些不惧严寒的疯狂牛人们年1月,在小珠山滑雪场,几名俊男靓女身着各色泳装在冰天雪地滑雪迎接大冷天的到来,尽显妙曼身材。
年1月16日,邯郸,“世界冰火王”崔德益正在表演“冰下下象棋”。
年3月5日,加拿大某温泉沐浴的一群游客的发型,获得了该温泉举办的国际冰冻发型比赛的冠军。这群游客当时在户外环境为零下30摄氏度的户外温泉中沐浴,水温为40摄氏度,他们的头发上都结了冰,宛如定型一般。
年2月13日,俄罗斯伊凡诺沃,一名身着泳装的男子被全身泼上寒冷的河水。
全球寒冬生存指南北半球步入寒冬,世界各国都迎来了降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在寒冷的冬天来看看全球寒冬的生存指南吧!
不要在湖边停车
1月12日,美国五大湖的伊利湖旁,一辆三菱轿车停在了纽约市汉堡区,经过一晚上风吹雪打,第二天就变成了一辆冰车。
不要在雪中自拍
虽然说雪景宜人,但一般的手机可能真的不支持这么低温的状况,室外零下的天气对手机的损耗极大,一般的手机启动了自动保护机制,而图中这个姑娘在俄罗斯,也许手机也是特制的吧。
不要在屋檐下走
这些冰简直就是利器,砸中脑袋,后果不堪设想。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冰挂更加有自然鬼斧神工的味道。
不要在郊外探险
还是想警告一下想要趁着下雪去探险的各位,大雪压境,信号也不好,一旦迷路了可不是那么容易救回来的。据说挪威的森林管理处每年都要花费一半的经费在救援上,看看图中就能理解了。
要在雪地搓澡
图中的男子来自西伯利亚,俄罗斯人,说这两点的意思就是赞叹:不愧是战斗民族!
要在湖里游泳
在捷克,上图中的男子就是准备每年一月六日的庆祝仪式,当地的人相信在这一天下水,能在来年得到好运气。
为什么在北极出现“世纪暖冬”同时我们遭遇严寒?北极迎来“世纪之暖”
在北方全国范围内的普遍降温还达不到历史低温极值,但南方部分地区,低温有机会挑战历史同期极值纪录。“世纪寒潮”的说法频繁出现。
年1月以前北半球还处于暖冬,如今这股猛烈的寒潮从何而来呢?
这还要从北极说起。年12月30日,北极迎来“世纪之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线监测数据显示,当时北极气温急升35℃,从12月29日的零下35℃一跃升至0.8℃,与公里以南的北京气温相当,比北极往年冬季的正常气温高出近30℃。这是有卫星探测以来,首次在12月的北极发现0℃以上的温度,也是有记录以来,北极冬季温度第二次升至0℃以上。
据《大西洋月刊》报道,此次极端天气是由位于冰岛附近的一个强大风暴造成的,该风暴不仅使北极气温上升,在美国、英国等地也造成了暴雨和洪水灾害,给当地带去巨大损失。
年12月23日和26日,这一风暴在美国东南部引发了两次极端恶劣的龙卷风,造成多人伤亡,损失惨重。随后该风暴向北进击,风眼到达冰岛,带去了强风和通常出现在飓风天气中的低压。这股低压将全球中纬度地区的空气吸走,几乎卷起了整个北大西洋的热量。
北大西洋的西风在该风暴驱动下,紧急向北转向,大规模通过英国和冰岛之间,直插北极点。持续不断的热量由此到达北极,使通常只有零下30℃的北极地区升温至0℃以上。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首页的气候监测预报图上,今年1月以来北极涛动指数开始急转直下。再加上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分布,东亚大槽偏深,有利于槽后冷空气影响我国,才造成了冷空气频繁。
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由于外界暖空气大量侵入北极,原本稳定的极地涡旋系统失去平衡而分裂南下,北极的冷空气流向更低纬度的地方。
年伊始,极地涡旋开始变形扭曲,朝欧亚和北美伸出了触角。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它几经波折,最终选择驻守在了冰冷的西伯利亚。
1月上旬极地涡旋还未进入中国,中国气候与往年无异。而到了1月20日开始,在一个阻塞高压的推波助澜下,极地涡旋将大举南侵;配合深厚的南支西风波动输送水汽,我国南方就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
山东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您: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点击右上角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