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游客们有幸在云谷索道车厢内近距离观赏到黄山的“四不像”,这只“四不像”约有多公斤,一整天就蹲在离索道线路不足20米的山顶上,时而卧下时而起立行走,嘴里不停的咀嚼着,形态可掬,游人争相为它拍照。
四不像真名叫苏门羚:又名鬣羚,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别名:苏门羚山驴明鬣羊学名:Capricornissumatraensis也被陕西人称之为“陕西四不像”,与骡、羊、牛、羚、马等众多常见的食草动物都有些相像,但又都不太像。毛色较深,以黑为主,杂有灰褐色毛。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成年苏门羚体重有公斤左右,身高1米多,身体像羊,头顶都长着一对短而尖的角,当地人叫它山羊或岩羊。它耳朵很长,好像驴子一样,所以有些地方的群众又叫它为“岩驴”。它的四肢很像黄牛的四肢,但尾巴又很短小。苏门羚的颈背上耸起一排又密又长的鬣毛,颇有一副武士的神态,所以它的中文名叫“鬣羚”。苏门羚有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技。苏门羚善于在悬崖峭壁间灵活地跳跃和在陡岩上攀跳,每当武夷山云雾缭绕时,远远地看去,苏门羚就好像传说中的“神兽”那样腾云驾雾。一旦遇到敌害,它能在其它动物和人认为无路可行的地方,迅速往悬崖峭壁逃去,以惊人的弹跳和准确的起落,飞快地登上悬崖的最险峻之处。这一着足以令敌害瞠目却步而化险为夷。如果敌害继续向它进逼,它就会用两后肢支起身子,两只前蹄有力地敲击岩石,借以恫吓敌害,“战鼓”在寂静的山谷峭壁间回响,颇具威力,许多野兽在这强大的“心理攻势”面前,方寸顿乱,夺路而逃。也有一些敌害经验丰富,未被吓跑,仍继续进犯。这时候,苏门羚就会使用它的最后一招“杀手锏”,把头低下来,静候来犯者,此时此刻,如果对方稍有不慎,被苏门羚的利角一撩,就可能失去重心而葬身崖底。苏门羚就是靠这逃、吓、抵三招,在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一代代繁衍下来。苏门羚在每年10月前后交配,翌年6月前后产仔,每胎多为1仔,繁殖能力比较低。
苏门羚御敌绝招对天敌野兽虽然有效,但对人来说,却成了其致命的弱点。苏门羚悠然自得地暴露在悬崖绝顶,成了猎人稳操胜券的射击“靶子”。因此,近年来武夷山上苏门羚越来越少。现在我国已把苏门羚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但愿“小武夷”能再次成为苏门羚的乐园。苏门羚多栖于海拔三千五百米以下的森林茂密多岩石山区,武夷山脉一带居多,保有数量十分稀少,在江西尤其罕见。苏门羚有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技。它们善于在悬崖峭壁间灵活地跳跃和在陡岩上攀跳,每当山上云雾缭绕时,远远地看去,苏门羚就好像传说中的“神兽”那样腾云驾雾。而在黄山早就有四不像活动记载,也较为常见,它的存在是黄山优良生态环境的最佳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