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到站,终于踏上了安徽的土地,我的第29个省,走遍全国还差5个。黄山市,一座以山命名的城市,原来叫徽州,叫了一千多年,因为政府要推广当年还未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而改名为黄山,而真正的黄山风景区离这还有60多公里,导致每次去车站买车票,售票员都要仔细地问,是去市区还是风景区。
市政府所在地叫做屯溪区,感觉是个破破烂烂的城市,建筑老化、道路狭窄,还有正在建设的工地,一片乱七八糟。主城区只有一个地方可以逛逛,叫做屯溪老街,从火车站出来,左边有个公交站,坐12路车,在二马路事是一马路下车,一元无人售票,但是站台上有很明显的小偷,被我敏锐地避开。
屯溪老街是一条很短的街,石板路,木板房。我到得太早,没有店铺开门,拖着拉杆箱在路上噼里啪啦地走很是吃力,路两边是传统的徽派建筑,大多数是在原址新建的。我由东向西穿街而过,尽头是条宽阔的江,江边上很多洗衣的妇女在用免费的水,不远处是座很古老的桥。这里是率水和横江的交汇点,汇在一起后就是大名鼎鼎的新安江,哈,千岛湖、农夫山泉,我有点穿越了。
就是这里,有个很美的名字叫做“屯浦归帆”,江边有个碑上写到:率水、横江交汇处,镇海桥、八家栈、渔埠头一带,是屯溪的古水口,旧时称“屯浦”,是徽州土特产的集散地和徽商走南闯北的起始点。每当夕阳西下,远自杭州、淳安,近即鱼亭、龙湾的舟船相将汇集,停泊待旦,十里江面,帆樯林立,桅火与街灯相映成辉,一片“喧闹晚市明灯火,渡头古泊聚黄昏”的景象。
再回头向东逛一次,逐渐有店铺开门了,这里就是一条卖旅游商量的步行街,有文房四宝店、茶叶店、三姐酱菜店和黄山烧饼店,最最有名的莫过于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黄山毛豆腐,店铺门口的货架上就架着一板长着白毛的豆腐,雪白的绒毛长而亮,一看就极有食欲。
点了一盒,很贵,十元十小坨,味道的确好,鲜辣的酱汁配上香菜葱花,撒在油煎出来的豆腐上,醇化后的浓郁香味和入口即化的豆腐让人心旷神怡,这也许是我本次出行以来最好吃的东西了,不愧上了舌尖,与我家建水的豆腐有得一拼。
老街上还有一间博物馆,很守时,8:30分开门,我差两分钟要求入内都不同意,馆很小,百来平方,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徽州的历史,安徽的名字来自于安庆和徽州,而徽州的主源为现在的歙县徽城镇,年改歙州为徽州,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理学大师朱熹还是徽州人,其它的介绍不多,也不感兴趣,看完整个博物馆仅需要10分钟。
一条老街,一座老城,千年历史,被岁月浓缩到了此刻,重建的老屋、旅游的人群给它强加上了商业的味道,但是青石板的路和黑砖的桥却在向人们展示它曾有的辉煌。
回来看了一篇新闻,有学者提出要给徽州复名,相当赞成。是的,相比千年徽州,三十年的黄山不过一瞬,文化需要正本清源,光靠短期的商业噱头是不够的。或许,现在破败凋零的黄山市区,在改回徽州的名字以后,通过文化传承的打造,还能再次焕发出新鲜的活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