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黄山

您现在的位置: 黄山_黄山地图 > 黄山地图 > 徽州or黄山,改名逆天改命西部文

徽州or黄山,改名逆天改命西部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9:50:07   点击数:
安徽家乡介绍——黄山关于黄山市,或许你走过西递、宏村的石板路;或许你见过层层叠叠的马头墙;又或许你在黄山山顶邂逅了一片云海……如果这些你都没有经历过,那你一定听说过徐霞客说过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当下大名鼎鼎的安徽省黄山市,前身是更大名鼎鼎的徽州。黄山=古徽州,还有人不知道吗?为何要改名黄山?首先,我们要从了解黄山(古徽州)开始……地●理黄山市,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三省通衢”。年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3区4县,新安江穿城而过。屯溪区——三国时期孙权在此屯兵于溪上而得名,是新安文化的中心,孕育了享誉中外的徽商、徽菜、徽剧、徽派建筑、徽派盆景、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徽州区——是古徽州域名唯一传承地,黄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物流基地、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黄山区——南部有黄山山脉,北部为九华山余脉。休宁县——自宋嘉定至清光绪年间,共出了19名文武状元,是第一状元县。歙县——“徽墨之都”、“歙砚之乡”、“徽剧之乡”、“牌坊之乡”。黟县——“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祁门县——“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安徽的南大门,因城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而得名。风●景黄山黄山原名“黟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采药炼丹,得道成仙,于是唐玄宗便改“黟山”为“黄山”。黄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堪称“四绝”,现在冬雪则成了黄山第五绝。西递、宏村西递、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画中的村庄”美名不虚。塔川又名塔上,隶属于黟县宏村镇,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有“溪绕前屋”的绝妙景观。而塔川的秋色,更是吸引了众多画家、摄影家来此创作。呈坎位于黄山风景区的南麓,地处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呈坎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物●产黄山毛峰黄山毛峰是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历史名茶之一,久享盛名。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祁门红茶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享有“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的美名,是英国王室的至爱饮品,香名远播。名●人戴震,字东原,清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代表著作有《四库全书》、《六书论》等。程大位,字汝思,明代商人、珠算发明家。60岁时完成《直指算法统宗》,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可谓集成计算的鼻祖。陶行知,原名陶文濬,安徽歙县人,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人民救国会和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历史●文化徽商徽商,俗称“徽帮”,在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期则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与潮商、晋商并称为历史“三大商帮”。徽商皆处于贫困山区,种地无以生存。顾炎武曾形容“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除茶、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文房四宝产品也推动了徽商的发展。歙砚歙砚,全称歙州砚,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黄河澄泥砚齐名。歙砚的制作材料被称为歙石或歙砚石,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南唐后主李煜评价“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徽墨徽墨,安徽省黄山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等特点。徽州三雕徽州三雕指徽州地区木雕、石雕、砖雕。年5月20日,徽州三雕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尤其是其刀功、技艺已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艺术意境”。徽派建筑说到徽派建筑,第一印象就是“马头墙”、“粉墙黛瓦”,其实徽派建筑讲究可多了。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在平面布局上灵活变幻;在空间结构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在雕刻艺术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看完文章,是不是更疑惑了?曾诞生过名扬海外的徽商,文化底蕴如此丰富的徽州为什么就改名黄山了呢?这就要从当时的大环境说起了,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有待发展,很多地方急于利用本地的优势发展经济,所以一个积淀着厚重文化的徽州市,便直接被它境内一座旅游名山替代了。不过,不管名字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古徽州的青石板和马头墙,新安江上撒向落日余晖的渔网,还有那从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作者/来源:印象安徽IMPAH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eshandao.com/hsdt/1377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