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黄山

您现在的位置: 黄山_黄山地图 > 黄山天气 > 黄山ldquo大好河山rdquo

黄山ldquo大好河山rdquo

发布时间:2021-3-30 11:11:14   点击数:

黄山“大好河山”等摩崖石刻的由来

张脉贤

主持人许可:

您好,欢迎收看《旧闻新说》,今天请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安徽省徽学会的副会长张脉贤老先生。张老,欢迎您,今天我们要跟张老聊一聊咱们黄山的很多磨崖石刻,那些非常苍劲有力的非常雄伟的一些大字,很多也是当时的这些名人的墨宝。这些磨崖石刻背后都有很多,不为很多人所知道的这些故事,今天就和张老一起来分享一下。

说起黄山的磨崖石刻,今天让你闭上眼睛来想一下,你觉得哪一幅或者哪几幅,你觉得印象是特别深刻的,一闭上眼睛,它马上就会从脑海中浮现出来。

嘉宾张脉贤:

你一说到磨崖石刻,我立即想起了“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特别有气势,这么一个“平”字,这一笔(竖)就是九米四,那么十个字是多大呢?这十个字,大到了世界上最大的磨崖石刻。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磨崖石刻,现在人工造的就不算数了。

很多人看到磨崖石刻,特别还有这个名人的题跋,留的这个印,就会在想,这磨崖石刻那些字,当然我们不用说了,字写得非常好,但是它怎么就放到那个山崖上去的呢?我在黄山当副市长,兼管旅游,兼管黄山管委会,看到这个字那是震憾啊!那这个字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个事愁在我脑子里,所以我也曾经走访了不少人。

大概比较成功的一次是走访了我们的一个老人比较集中的劳动服务大队,都是70岁以上的人,都是老人,我们就闲聊了,我说,有人说这个字是放大,玻璃搞个灯把它放大出来的,我说不太可能,当时我们黄山还没这个条件,怎么个放大法子,不是现在啊。再一个是有人说,是用大拖把拖出来的,拖把怎么拖法的?这也不符合写字人的一般规律,因为我还喜欢写写字,我总是表示怀疑,我就谈起这个事。其中一个老人说,这个事那我参加的。我说你怎么参加的,他说当时上面指派我们派个人要挑一担米到慈光阁去,我就被派去了。他讲,我们当时就想,慈光阁又没人,挑米去干嘛,他说你别管这个,司令他们都在上头,你挑米就行了。他就把米挑去了,挑到慈光阁一看,围了好多人在那里,一张大纸,一张一张贴起来,就把慈光阁那个大厅,就粘满了那么大的纸,一张张大白纸粘在一块的。

这个时候他挑去了之后呢,就有一个人,一个人是谁呢,他开始也不清楚,后来听他们说,是为唐式遵当秘书的一个姓罗的歙县人。那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现在我们很清楚,就是罗长铭,因为罗长铭、江兆中、张君逸他们三个人是当时比较突出的文人,都是他的秘书,都是唐式遵的秘书。他这个秘书很有意思,讲是秘书,给他枪不要,我这个笔就是枪,是文职秘书,最主要的,还不是单纯的文职,是给他鉴別古董的,鉴别古字画的。唐式遵这个人,特别想在徽州带走大量的古字画,实际上他也带走了大量的古字画。

所以这个时间他挑(米)去之后,据他们说是一个姓罗的,他主撒,撒米,把这个米撒在这个纸上。

主持人许可:

撒米干嘛?

嘉宾张脉贤:

撒米撒字,撒成“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一个一个字地撒,撒了之后,大家就在参谋,这个说进去一点,那个说这个字再出来一点,这个字最好一笔带下去,这样就形成一个大家都共同认可的字,然后就交给一个人,当时罗长铭就把它匀起来,用笔勾起来,画下来。是米撒成的,用笔勾成的,勾成之后,这个米就放到一边去了,另外一张纸粘好拿上来,这么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地集体创作成、用米撒而最后用笔勾成的字。

所以这个字当时我这么一想,我相信了,因为当时那个地方找不到沙,找不到別的,只好去找米,一笔就九米四怎么写,而且不好改,你写下去了以后没法改的,不可以改的。这样撒米就可以随便改,改好了再定。所以这个字谁写的呢,应该说是集体创作的,大家共同来研讨的。

创作完了之后,大家知道了,然后他们在山上拴好人,拴好绳,让人站在米篓里头去凿,凿出一点边,凿出一点痕迹,这个纸也没了,然后再继续凿深,是这么凿起来的,所以半年时间才搞这么几个字,费了很大劲的。但是落名落谁呢,只能是第三战区副司令、二十三集团军司令唐式遵。他这个人要留下一些历史的纪念。在这里我想起这个事,另外他也想通过这个来表达当时抗战的这种共同的情绪。“立马空东海”,“立马”是一种英雄姿态,“空东海”,小东洋算什么,跑到中国来。

主持人许可:

东海指的不是黄山的东海吗?

嘉宾张脉贤:

它的意思是东海,但演绎开来就包括了东洋了,包括了太平洋彼岸了,是不是啊,太平洋沿岸了,包括这些东西了,所以它有一种气势,是一种诗句。

主持人许可:

“空”在这里恐怕有一点灭的意思?

嘉宾张脉贤:

有点灭的意思,另外“空”有几层意思,一种是根本蔑视你,一种就是驱除你,驱除侵略者。“高望太平”,我们追求的是太平世界,实际上底下是太平县,所以非常好,这么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出来这么特殊的两句,形成了这么特殊的磨崖石刻,所以这个磨崖石刻是有国际影响的。

当年就这个字,刚才说印象这么深刻,所以联合国的官员在考察黄山,能不能加入世界遗产的时候,我在介绍黄山所蕴有的文化内涵的时候,这是我介绍的一个重点,而我也不知道会引起他那么大强烈的反应,联合国的官员桑塞尔博士他足足站了十五分钟,就盯着看,他也不认识那字,是汉字,我当时给他介绍了,给他解释了,翻译给他翻译了,我想,他心里一定在想,中国人是有特殊性,有特殊的能耐,居然在这么一个绝壁上,这么大的绝壁上写出这么大的字,这么大的气派,内容这么丰富,所以后来他提出来,你把自然遗产删掉,就写个中国黄山,就告诉我们,我要把你两个规划一起来,既是文化遗产又是自然遗产,也包括了“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所给他的震动。

主持人许可:

不过说实话,就我本人来讲,我去过黄山也有过几次,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大好河山”四个字,那个看的人最多,特别是第一是我觉得,我还在那照了一张相,因为我站在那个“大好河山”下,就显得字特别大,人显得特别地小,缩在一个角,而且特别是你登上黄山之后,看到黄山松,看到山的景色之后,你觉得更感觉是大好河山了,这真是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个是什么时候刻上去的?

嘉宾张脉贤:

你这个非常典型性地代表了许多黄山游客的心理。这个事,一直到前几年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江兆申先生回来之后,才搞清楚是谁写的,是唐式遵的秘书班子成员之一,叫张君逸。

张君逸的父亲叫张翰飞,张翰飞当时和黄宾虹、汪采白,就是有名的新安画派里的“新安三雄”,典型的文人是画家出身,又能写又能画。张君逸当时是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唐式遵的上校秘书,他们一行人走到这个地方,还一边在叙述着国事,因为抗日战争所看到的现实是,日本一天一天地占领中国,我们中国自己统治者的统治地盘一天一天地缩小,他们自己也感到这个问题,他们就越谈越觉得心里难过,我们这个国家现在搞到这个样子结果,走着就走到这个温泉了。一看对面有个大石壁,唐式遵首先就提出来了,这个石壁上我们写个字,留下一个历史的痕迹,写什么呢?大家正在讲抗日战争,讲讲讲都讲得流眼泪了,我们的大好河山现在是半壁了,都被日本鬼子这么一个小国家把我们都占领了,越谈越难过了,他和另外一个秘书江兆申都哭起来了,还是司令没有哭,司令听他们在讲大好河山、大好河山,日本鬼子的层层进逼,沦陷了这么一大片了,他们后来一研究,唐式遵说,就写“大好河山”四个字,让它永远在这里我们的大好河山永远在这里!

谁来写呢?张君逸让江兆申写,江兆申说,写还是你写,因为当时张君逸他好像有一种秘书科科长的地位,这三个人由他管,“不要枪”就是他说出来的,唐司令给他们发枪,你们都是我的校官,不给你们发枪不行。“我不要枪,我们有笔就是枪”,就是张君逸讲的。这个时候张君逸就没有推辞了,那就我来写吧。

开始是斗笔写,就是那个斗笔啊。写好了,那个现场看,哎呦,太小了,又改成抓笔,抓笔就是这么长的,中间有这么粗,毛部分也这么粗。当时唐式遵一看,不错,他认可了。

这样子我们才搞清楚,原来它是唐式遵落名的,这个“大好河山”是张君逸写的。

这个张君逸的儿子叫张仲平,又继承了他父亲的衣体,现在是我们新安画派一个重要的继承人,画画得很好,不久前我们还谈到这些往事,他说,如果不是江兆申上世纪九十年代到黄山来,那就不可能知道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主持人许可:

我是今天跟您聊了这些之后,我对黄山不仅是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这一层,特别是文化遗产这一层,有了特别应该说更加深的一层印象,一种感受,我相信我们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可能也许和我一样,也是通过看了我们这期节目,听了您聊了这些磨崖石刻背后的故事才知道了黄山是文化遗产它背后的这种文化的含义。真的如果再去黄山的时候,看到大好河山的时候,除了想到那是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外,应该从中还能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精髓。感谢您收看我们本期节目,再见。

(安徽电视台“旧闻新说”栏目第84期)

新安画派LOGO:上部白色云形图案象征云和雾,代表山中云海之意,外形寓意为X,为“新”拼音首字母;下部黄色山形图案象征黄山,中间山头耸立至云雾之中,外形寓意为A,为“安”拼音首字母;下部黄色山形图案中白色H形图案象征山中瀑布与流水,同时寓意为H,为“画”拼音首字母;左侧绿色树形图案象征山中松树,外形寓意为P,为“派”拼音首字母;图案上半部蓝色,象征蓝天。XAHP合起来为“新安画派”四字汉语拼音首字母组合。云海、黄山、瀑布流水、松树也是新安画派绘画的核心组成元素,整体体现了“新安画派”形象、内涵与特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eshandao.com/hstq/988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