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黄山

您现在的位置: 黄山_黄山地图 > 黄山天气 > 凰段子安徽丈母娘大比拼遇到黄山的姑娘

凰段子安徽丈母娘大比拼遇到黄山的姑娘

发布时间:2020-7-19 14:00:59   点击数:
浙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5638693.html
据统计: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万人,比女性多万。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这就意味着,男同胞们娶媳妇会越来越难。

越来越难~

越来越难~

越来越难~

最近霍邱一年轻男子在准备婚礼时,因难以承受女方家里提出的13余万元的彩礼财物,在上海跳楼身亡。媒体报道此事件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不少市民讲述在他们当地结婚时的一些习俗,以及在不同城市娶个媳妇到底要给多少彩礼。

淮北:新款iPhone几成“标配

李翔(化名)是淮北市相山区人,年10月刚跟妻子结完婚。

“我妻子也是淮北当地人。我们淮北结婚的规矩很多。”李翔说,“但这两年不知道从哪传来了新的规矩,除了常规的彩礼财物外,男方还要给新娘子买一部当年最新款的iPhone手机。”

“一开始我也挺纳闷的,不知为何还要手机。”李翔说,“我问了周边几个同龄的朋友,他们说现在结婚送手机几乎成了‘标配’。”

据李翔介绍,在当地常规彩礼、财物,包括现金若干、金戒指、金项链、金手镯、10箱酒、10条烟、10条鱼等。关于女方问男方要多少彩礼,李翔表示要看男方家庭的具体经济条件如何。“如果家庭条件一般的,可能只要01元,表示万里挑一。如果家里有钱的,那就没上限了,要几十万的都有。”李翔说,“不管怎么,所有东西加一起没有10万元结不成婚。”

萧县:没10万彩礼难娶到媳妇

在萧县有句俗语称,家里有仨女儿的话会“富死”,如果有仨儿子那就只能“穷死”。原来,在萧县的一些乡镇,男女结婚时,女方提出的彩礼往往高于10万元。王大爷是萧县人,前段时间刚刚嫁了女儿。王大爷告诉记者,女儿出嫁时,他问女婿家里要了15万元的彩礼。“其实也不是必须要这个钱,而是我们这边都爱面子,男方彩礼给的少了,别人会觉得男方看不起我们女方。”

除了萧县之外,宿州市砀山县对彩礼也有一些“特殊”要求。“我们这边男方家除了要给10万元彩礼钱,还要给‘10个10’,比如10只鸡、10条鱼、10根羊腿等等。”当地人告诉记者,“总之要凑齐10种。”

阜阳:除了彩礼还要给建房子除了彩礼钱、3件金首饰之外,阜阳市民魏先生告诉记者,在当地有的女方还要男方建一栋3层的房子。

“现在城市里面还好,一般不会太为难男方。”魏先生说,“越到农村地区,要的钱越多。更有不少女方要求除了给彩礼外,还要盖房子。”

魏先生告诉记者,盖的房子也有具体要求,比如必须要有3层楼、屋内装潢要讲究等等。关于彩礼钱,魏先生说基本上都要3.6万元以上,“给的太少,哪有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你?”

蒙城:买衣服、零花一两万

在亳州市蒙城县,结婚彩礼也是不少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为此,还专门有人编了一首打油诗。

“蒙城到处是穷汉,讨个媳妇真困难。如今彩礼十几万,其他花费还不算。没房没车靠边站,呲牙咧嘴还不谈。”打油诗里写到,“衣服零花一两万,金银首饰还不算。没有楼房压十万,没钱借账也得端。”

怀远:姑娘喜嫁“拆”字户

在蚌埠市怀远一些乡村,一名男子想结婚,家里至少要准备30万元以上的钱财。

据知情人透露,在怀远很多乡村,男子想结婚,首先家里要准备一幢婚房,除此之外,还要准备10万元左右的彩礼。

这名知情人还给记者说了一个“段子”,当地一些农村面临征地拆迁,很多人家通过拆迁可以得到数套安置房,或者相当数量的现金补偿,周边乡村的女孩子就愿意嫁到这样的“拆迁村”来。有的村子经济条件较差,有的男孩子就想了一个点子:在村子里的墙上写上“拆”字,忽悠女孩嫁过来。

黄山:嫁女不重彩礼还倒贴

黄山市民张先生的女儿是个80后独生女,当初女儿结婚时,不仅没要女婿家给彩礼钱,还给女儿陪嫁了一套房和一辆车。

黄山市民网黄山论坛版主“北回归线”介绍,徽州地区传统文化比较盛行,因此婚礼的传统习俗味道更浓,在细节上更讲究。

近年来,在徽州地区的农村,男方穿传统礼服,敲锣打鼓带着大花轿上门迎亲的越来越多,大家对于传统民俗的回归持肯定态度。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印记。作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三大件”,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所不同。但是,“老三件”的历史不会被忘记,还在父母、老人们的记忆里,还在光影中追溯。

回顾各个年代结婚“三大件”

50年代:吹响唢呐、坐回轿、撒把糖

曾听祖辈的老人说,在50年代,结婚就是早知道名字而未谋面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然后吹响唢呐、坐回轿、撒把糖,亲戚街坊四邻凑到一起热闹一下就算结婚。

60年代:木制家具

到了60年代,结婚开始有点讲究,得凑够“72条腿”或“36条腿”,婚前要找个木匠给婚房订做个大木床、大衣柜和桌子、椅子等木制家具。

70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有了消费的欲望。

当时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需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另外,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西湖”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那才叫上档次。

当时这些东西需要凭票购买,一般人家很难买到。戴了手表的人喜欢卷起袖子习惯性地将手腕抬得高高地“看看现在几点了”,家里的缝纫机被擦得一尘不染,还要做个很讲究的布套罩起来,自行车也要进行一番精心打扮,车座罩上带穗的套子,车梁用布或彩纸裹起来,车条要绕上几圈毛线转起来才好看,快快地骑过去,留下一路“叮铃铃”的脆响,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80年代: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收入的明显增加,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这些曾经让一代人为拥有它们而倍感骄傲的“三大件”早已变得不再稀奇。

在家庭建设上,开始向电气化迈进,追求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即便冰箱只是单门的,电视机是黑白的,洗衣机是双缸的,人们的生活也是比蜜甜。

那时,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红遍大江南北,夜晚来临时,城乡间便多了积极寻找地方看电视的人,有电视机的好客人家便敞开了门让人来看,满屋满院子的人,大板凳小椅子全派上用场,结束时还要喊上一句“明晚还来看”。

80年代,虽然购买这些东西已经不受限制,但当时生产较少,要买上这“三大件”还是很不容易。当时买的电视机大多都是黑白的,彩色电视机在平度很难买到。尤其是刚刚生产出的新电视,不但价格贵,而且供不应求。

90年代:电话、电脑、空调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三大件”则变成了电话、电脑、空调。当时主要的电器是空调、电话,然后男方准备些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等首饰,房子搞个简单装修,如果新房里再有台电脑,绝对算是豪华迎娶了。

当时购买一台电脑配上音响需要多元,对于工资只有多元的年轻人来说,花费相当大。当时的电脑配置很低,显示器只有14英寸,系统还是WIN95,但可以听音乐、看碟片,还可以玩游戏,有些人为了买这台电脑,一直省吃俭用,攒了近两年的钱。

21世纪:房子、车子、票子

到了21世纪,生活的方方面面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的结婚“三大件”也升级换代成了房子、车子和票子。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想要结婚,除了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必不可少外,音响、DVD、空调、电脑、热水器一个也不少。不仅如此,大家还特别注意他们的性能,空调要变频,洗衣机要智能滚筒。

编辑/冯哲

我为什么选择待在安徽,而不去北上广……

包公遗骨之谜

祠堂里11只箱子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枞阳已整体划入铜陵”?安徽官方这样回复

你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eshandao.com/hstq/858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