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黄山

您现在的位置: 黄山_黄山地图 > 黄山天气 > 中国名茶黄山毛峰

中国名茶黄山毛峰

发布时间:2018-7-6 2:41:47   点击数:
小科普

黄山毛峰是绿茶中的又一真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及与景区毗邻的汤口、充川、岗村一带。黄山毛峰以一芽一叶至一芽三叶的鲜茶叶为原料,成茶为条形烘青绿茶,形状像雀舌,均匀、饱满,鲜嫩肥壮。由于黄山毛峰茶全身披满了白色的茶毛,芽尖酷似山峰,于是便取名为,又因其产自黄山,所以称为。

黄山毛峰外形:颜色嫩绿带黄,茶色均匀、整齐、壮实,外形像雀舌,芽头上有白色的茶毛显露。

特征:鱼叶金黄和色如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外形特征。

茶水:茶水颜色淡绿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

叶底:嫩绿带黄,茶叶肥壮成朵。

黄山茶可追溯到年前的盛唐时代。歙州是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置的,经唐朝,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元为徽州路,明初原名兴安府,后改徽州府至清末。黄山,隶属歙州,后属徽州。

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载:“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日本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云:“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又《中国茶经》茶的传说:“正志和尚与茶”。说明黄山茶在明代就很有名了。明代的黄山茶不仅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提高,品种也日益增多,而且这时的黄山茶已独具特色、名声鹊起,黄山毛峰茶的雏形也基本形成。

黄山人对徽州文化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住在粉墙黛瓦里的那些百姓,更愿意自称为徽州人。

明清时,黄山隶属于徽州府,这一府六县的徽州土壤,孕藏着深厚的徽州文化,哺育滋养了名动天下的徽州商人。

“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这是黄山地理的真实写照。在逶迤绵长的山脉中,藏着山谷、盆地、平原、溪涧和高山湖泊,也藏着或三三两两或连片成群的青瓦农舍,身临其中,俨然是一幅不用渲染的诗意中国山水画。

在如此独特的生态系统中,黄山松、黄山笋、黄山油茶、黄山茶等各种经济植物长势良好,尤其是茶树,无论房前屋后还是云雾山间,随处可见。

从万山丛中走出、纵横南北的一代代徽州商帮们,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而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贸易路线,不仅在国内遍开茶庄、茶行,更是东流南下,漂洋过海,成为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出超的主力。

在成百上千的茶叶担中,在众多的徽州茶叶家族中,黄山毛峰被称为徽茶之首。

制作方法:黄山毛峰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杀青: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左右。每锅投叶量,特级~克,一级以下可增加到~克。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每分钟50~60次),扬得要高(叶子离开灶面20厘米左右),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

揉捻: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亦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初烘叶有8~10烘时,并为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主要功效:1、兴奋作用2、利尿作用3、抑制动脉硬化4、抗菌抑菌5、减肥6、防龋齿7、抑制癌细胞8、延缓衰老9、防辐射10、美容护肤

茶具搭配佳偶

盖碗、玻璃盖碗、玻璃杯都是冲泡黄山毛峰的首选茶具。

冲泡经验提示

冲泡黄山毛峰时,以80℃的水为宜,一般可续水冲泡两三次。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电话)

黄山毛峰推荐壶——清灯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清灯壶详情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贵阳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eshandao.com/hstq/685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