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健康湿地、灵秀黄山”,打造生态宜居城镇,发挥生态优、文化浓、历史久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全力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加快把黄山镇建设成为一流的旅游目的地。该镇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持续扶大、做强、搞活乡村旅游业,并充分发挥黄山镇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生态植被良好的优势,把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起来,规划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打造具有黄山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夯实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提升魅力黄山形象。该镇不断发挥湿地生态优势、挖掘黄山历史文化,做好“旅游+山水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商贸物流”、“旅游+新型城镇化”结合文章。以绿化、美化、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实现全镇“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为目标,将绿化工作纳入该镇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并印发了《黄山镇年村庄绿化实施方案》,切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使村庄绿化工作稳步进行。各村绿化区域在树种配置上体现多样性原则,丰富村庄绿化树种的品种,逐步建立稳定的生态体系,目前共栽植银杏、蜀桧、竹子等各类苗木20余万株,完成沿河绿化亩,沿路绿化85亩。全面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各村(社区)成立专职保洁队伍,将各村积存垃圾全部清理完毕,全面清理茅茨沟、小黑河两侧及沿河、沿线垃圾,确保沿线道路及河道清洁、卫生。并对河道网箱养鱼的常态化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禁止河道非法养殖网箱。截至目前“硬化”面积9.6万平方米,“美化”面积3.8万平方米,“净化”方面,配备垃圾箱90个,垃圾桶余个,保洁员名,保洁面积万平方米。
注重农业产业“全链条”提升,建设“生态农业园”。小城镇建设更需要走特色化道路,需根据自身与大城市的依托关系、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特征、文化传统和经济基础,进行特色定位,培育成与大城市一体化的文化旅游小镇、休闲度假小镇、都市农业小镇、森林养生小镇等等,与所依托的大城市形成高度契合的匹配关系,使其真正成为依托和服务于大城市的环城旅游、休闲、度假小镇带。该镇以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为契机,引导武河沿线村庄成立合作组织,发展农家乐,组织采摘游,建设旅游特色村,推动湿地文化沙龙、休闲采摘游、体育竞技等主题旅游活动常态化。并以全区“生态农业园”建设为契机,依托武河湿地生态资源优势,注重农业产业“全链条”提升,不断推动土地规模适度经营和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形成万亩红枫、万亩流苏、亩银杏等苗木种植规模,完成国家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千亩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
立足生态优势,依托历史文化和武河湿地,加大对“天然氧吧”和“绿色银行”的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吸引外地客商投资休闲旅游项目,以生态文化旅游带动餐饮、住宿、商贸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依靠黄山历史文化底蕴,开发黄山如黛、玉盘托峰、文曲双耸、长桥连虹、涑河柳行等景点,保护马王城、马王墓遗址等古迹,通过举办临沂市全民健身月(第五届美达名车杯山地自行车赛)活动、“全国检察文学武河湿地笔会暨中国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一届二次理事会”,在武河湿地设立“中国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创作基地”和“‘方圆诗社’武河湿地沙龙”,创作武河湿地美学辞典,增强镇域发展软实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张真真)
本期编辑:王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