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黄山

您现在的位置: 黄山_黄山地图 > 黄山天气 > 数理化国际奥赛包揽冠军,这届高中生太牛了

数理化国际奥赛包揽冠军,这届高中生太牛了

发布时间:2023-3-12 11:11:24   点击数: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沈蒙和戴欣怡

近日,中国高中生在国际奥赛上喜报频传——

先是国际数学奥赛,中国队6人全满分夺冠;再是国际物理奥赛,中国队包揽世界前五。

7月18日下午,第5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IChO)也落下帷幕,4名中国国家队成员全部摘金,并包揽前三。其中,来自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的傅周同学总分第一,获得世界冠军。

国际化学奥赛中国国家队名单据了解,第5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由南开大学承办,共有来自全球84个国家及地区的位选手参赛。

赛事以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内容主要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等,考试实施线上、线下同步监考。

傅周(中)获得世界冠军学军中学拔尖创新中心主任姚琪、化学竞赛教练黄山,是傅周的指导老师,全程陪同参赛。校长邱月灵也来到比赛现场,为傅周加油。

姚老师说:“这次比赛考了5个小时,除了理论题,还有模拟实验题,难度挺大。傅周的个性是开朗活泼,他作为国家队的队长,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并带领整个队伍一起向前。”

傅周夺冠后,邱校长向钱报小时记者透露,这是继年何流同学获第51届国际化学奥赛世界冠军后,学军学子再次问鼎IChO。

昨天下午,傅周乘飞机回到杭州,在学校与各路媒体碰了面。这位新晋世界冠军的脸上笑容洋溢,性格也活泼开朗,此次国际大赛他以98.98分获得第一,他认为制胜法宝是“心态比较好”。

接机的学军文渊学子“我们学生碰到大考,经常会说‘考试运’好或者差,听上去很‘玄学’,但我以自己为例进行观察,认为这是调节可控的。”傅周一上来就分享自己的备考诀窍,“‘考试运’,说白了就是考试状态,和你的身体情况、在考场上的兴奋程度分不开。”

比如,这次的国际化学奥赛要考5个小时,选手体能消耗很大,合理的能量补给方式对考试发挥有重要影响。“我在之前的考试中就发现,自己每次开考都很难进入状态,尤其是考试开始半小时到一小时,大脑变得疲惫,好像转不过弯了。”

多次考试都有同样经历,傅周开始寻找原因:“我每次开考前,担心考试肚子饿,总会吃巧克力补充能量。巧克力含有单糖,吸收摄入很快,短时间血糖会快速升高,但相应地,胰岛素分泌后,血糖会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而这正好是开考半小时左右。”

随后,傅周就找到了更合适的食物补给能量,富含多糖的面包——“面包中的淀粉水解速度较慢,相比单糖更能起到缓释效果,更适合长时间考试,保持精力充沛。”

傅周还发现,临考状态也可以靠外在活动调节激素分泌,“比如多晒太阳、多锻炼,可以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让人保持精神的状态。”

傅周喜欢踢足球,是梅西的粉丝,平时每周都要踢球锻炼,但在外集训时,运动量下来了,考前几天他总感觉头疼,提不起劲。不光是傅周自己,身边的队友也都有类似情况,“像午睡刚醒一样昏昏沉沉”。傅周查资料发现,这是大脑缺氧的表现,正是因为缺乏锻炼。作为国家队队长的傅周就在赛前几天带着队友一块夜跑,跑了起码三四公里。第二天睡醒,神清气爽,整个队伍状态都回来了。

傅周认为,比赛就是不断了解自己并进行调节的过程,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的教练黄山老师说,不要总是把好成绩归结于‘考试状态’,但我真的喜欢化学,也已经习惯用化学知识解决身体上的困扰。”对此,教练黄山老师也调侃称:“傅周把自己当试炼场在努力‘偷懒’。”

黄山老师和傅周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傅周经常会给他推荐纪录片,还是黄老师的“健身指导”。傅周到高中才接触化学竞赛,正是由姚琪和黄山两位教练领进门。

“姚琪老师一眼就相中傅周,发现他很有灵气,而我对这个学生的第一印象是古灵精怪,很有挑战性。相处下来发现,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我认为,这也是他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关键原因。”黄老师说,“他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第一反应很少是功利性、苍白的东西,哪怕这件事可能很有挑战,这一特质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

也正是凭这股对世界的好奇与冲劲,傅周一路从省队走向国赛,去年,第35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傅周就拿了全国第一名。“他拿到第一名,我们不算意外,因为比赛前他曾经放过话,他说去年化学奥赛是浙江省主办,湖北拿了第一名;今年湖北省主办比赛,我们浙江要把第一名拿回来。他说求稳不是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才是。”黄老师回忆。

傅周与邱月灵校长、姚琪老师、黄山老师合影傅周提到,当时比赛备考前,有28道预备题让选手准备,其中有不少题目包含中国元素,比如青花瓷、泥人张彩塑等,他为了了解青花瓷的发展演变、上色原理,还去请教学校的美术老师。

这次比赛结束,学军年化学国际金牌得主何流也赶到学校为傅周庆祝,两届世界冠军的师兄弟,与姚琪、黄山两位教练再次同框。作为文渊中学首届高三应届毕业生,傅周目前已保送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9月也将与何流再次成为北大校友。

从左至右分别为黄山、傅周、何流、姚琪“边红平校长说过,让学生尽快超过我们,是当老师最大的快乐。”黄老师深以为然,他认为每个学生的培养都不是有一套既定方案,师生间都在互相配合往前走,“第一年是我带着他学习,第二年是我们一起走,到第三年已经是他教我了,我很期待学生未来超过我们。”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eshandao.com/hstq/1323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