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是全国最早拥有这三顶世界桂冠的景区,也是国内较早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景区之一。年,安徽省成立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地厅级建制。年颁布《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黄山管理体制正式以地方法规予以确认并沿袭至今。可以说,这一“黄山模式”,为景区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前,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国银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黄山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情况,分享了黄山的成功经验和个人体会,为我省正在进行的20个旅游大景区建设带来了诸多启发。
王国银介绍,黄山风景区余平方公里属黄山市黄山区行政区域,毗邻乡镇面积平方公里,是黄山保护地带范围。依据《条例》,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由黄山市市长兼任,管委会在黄山市领导下,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黄山风景区有两个经营主体,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和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受管委会委托经营景区内国有资产,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控股的上市公司。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适当分工,优质资产主要在股份公司,景区内企业主要在股份公司。
高水平的保护、管理和开发为黄山赢得了太多荣誉,全球旅游目的地管理奖、亚洲旅游业金旅奖、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曾称赞:黄山是一个杰出的风景区,有许多做法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创举,应推广到全世界其他遗产地学习和借鉴。
王国银把今天黄山的成功原因归结为建制早、级别高、法规优、条件好。特别是运行了26年的管理体制,如今看来也是最适应黄山发展实际的好体制。
在管理和保护方面,经过几十年的摸索,黄山逐渐在规划、保护、管理、宣传和改革等5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牢固树立“保护当头、发展为上、创新引领、和谐立山”的理念,着力创建名录遗产地典范和旅游目的地标杆,在系统化、智慧化、精细化、人性化和国际化发展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年,黄山景区共接待游客.7万人,其中入境游客10.49万人,黄山旅游集团公司实现经营收入20亿元。黄山旅游集团公司企业经营已拓展到十大板块,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50%,旅游经济差不多占黄山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有效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在王国银看来,这主要得益于景区管理经营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稳步推进改革,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
结合“黄山模式”,对于甘肃正在积极创建的20个旅游大景区,王国银给出了7条建议:一是结合实际科学确定管理体制,根据他多年的实践体会,管委会的体制优于管理局的体制,事业单位性质优于行政单位性质,党委集体领导优于行政首长负责;二是适当升格景区管理机构或高配景区负责人,根据景区发展现状、趋势及资源的重要性确定景区管理机构级别;三是管理机构应当实现对景区全面管理,做好人事、财务、执法三个权限的设置;四是优势资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门票、索道、观光车、观光游船、停车场、景区内酒店等最好不搞招商引资;五是景区发展需要把握机遇循序渐进,用足政策、顺势而为;六是正确对待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关系,牢固树立“保护为了更好发展,发展为了更好保护”的理念;七是处理好景区经营与社区群众之间的关系,让老百姓得到旅游资源开发的实惠。
“适逢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我相信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甘肃省,一定能乘着我国旅游业改革发展的东风,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跨越,把河西走廊打造成丝路上一柄璀璨的玉如意。”王国银说。
(稿源来自甘肃日报秦娜)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