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黄山

您现在的位置: 黄山_黄山地图 > 黄山旅游 > 安徽黄山发现两个哺乳类新物种,经常被误认

安徽黄山发现两个哺乳类新物种,经常被误认

发布时间:2023/3/15 17:37:39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news/a_6185488.html

科研人员近日在安徽黄山风景区发现的麝鼩(qú)属物种,经研究确认,为两种哺乳类新物种,分别命名为“安徽麝鼩”和“黄山小麝鼩”。

研究人员介绍,麝鼩为劳亚食虫目鼩黶pace科麝鼩属动物,该属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大多数物种集中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栖息于森林、平原、丘陵和山地,主要以土壤昆虫为食,也吃一些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麝鼩形似老鼠,体型包含大、中、小3种类型。

安徽麝鼩:眼小;圆耳;背部皮毛灰棕色偏黑,腹部淡于背部;尾与皮毛颜色相近,长仅为头体长的76%,尾近半裸露,近半具稀疏短刚毛,靠近尾部皮毛逐渐变短,尾尖具突出毛刷状毛束;四肢半裸,呈粉色,踝关节处着生稀疏短毛。头盖骨长而窄,额骨 对门牙发达,人字脊较明显。样本(6只)重10.52-13.51g,头体长60.88-78.10mm,尾长48.34-59.24mm,前足长9.20-9.87,后足长13.52-14.83mm,耳长7.74-9.24mm,颅全长20.81-22.38mm。

黄山小麝鼩:头小;鼻长;须长至耳底;眼小;耳圆,耳壳上有明显的底毛;皮毛灰褐色,背部稍黑;四肢纤细,前后足具五指(趾),脚上有小而多肉的隆突,指背、趾底粉红色,半裸,脚踝具稀疏的棕色毛;尾长约头体长的76%,颜色与皮毛相似,几乎裸露,具极少量长刚毛。头盖骨长而平,无颧弓,额骨 对门牙弯曲状、发达,人字脊明显。样本(5只)重4.35-7.77g,头体长50.45-61.97mm,尾长39.64-45.03mm,前足长6.99-8.33mm,后足长11.84-13.82mm,耳长7.86-8.70mm,颅全长16.88-17.90mm。

公开资料显示,麝鼩,食虫动物,常被误认为鼠类。雄的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体,生活在近水的地方,多数对农业有害,皮毛珍贵,族群状况稀少。雄的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体,生活在近水的地方,多数对农业有害,皮毛珍贵。麝鼩亚科又称白齿鼩亚科,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南部,种类尤其之多,其中仅麝鼩属Crocidura的就有余种。

来源:综合中国新闻网百度百科

编辑:tf10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eshandao.com/hsly/1326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