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
黄山毛峰,纯正绿茶滋味,如果非要在绿茶中找一个代表,那一定是它。可以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喝过黄山毛峰,那可以说不算懂得绿茶。
壹
黄山茶可追溯到年前的盛唐时代。
歙州是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置的,经唐朝,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元为徽州路,明初原名兴安府,后改徽州府至清末。
古歙州,今黄山市
黄山,隶属歙州,后属徽州。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载:“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日本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云:“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
又《中国茶经》茶的传说:“正志和尚与茶”。说明黄山茶在明代就很有名了。
明代的黄山茶不仅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提高,品种也日益增多,而且这时的黄山茶已独具特色、名声鹊起,黄山毛峰茶的雏形也基本形成。
现在的谢裕大茶行博物馆及茶厂
清光绪年间,谢裕大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亲自率人到黄山充川、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肥嫩芽叶,经过精细炒焙,创制了风味俱佳的优质茶,由于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
年试创黄山毛峰,始入上海,英商品尝称好,当即名扬上海,后来谢裕大茶号上批量加工洋庄及少量黄山毛峰出口,享有“名震欧洲四、五载”之雀,之后便一举名扬天下。
贰
明代许次纾的《茶疏》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岕颉顽,往郭次甫亟称黄山……”
由此可知,黄山产茶历史悠久。
黄山,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山高谷深,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正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十大名山之一的黄山出产了十大名茶之一的黄山毛峰。
黄山多雾,一年有余天云雾缭绕。光线被雾珠遮挡,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进而使得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芳香物质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茶树新梢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
这种环境,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均十分有利。这是科学研究的结论,而在浪漫诗人眼里,“茶香如幽兰,叶醇如甘泉”,其原因无非是“雾牙吸尽香龙脂”了。
因而在品尝黄山毛峰时,多觉得它香高味醇,便是这个道理。
叁
黄山毛峰采摘要求细嫩,特级黄山毛峰一芽一叶初展即采摘,采摘时间清明前后,也就是所谓的明前茶。
为了保持茶质新鲜,一般上午采摘,下午必须制茶,下午采摘的,当夜必须制茶完毕。
采摘完后会挑出冻伤叶和病虫危害叶等,再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目的是使茶叶散失部分水分,以便接下来的工序顺利进行。
实际上,最能突出黄山毛峰香气的,是谷雨前的毛峰,只是明前毛峰更清新素雅,两者韵味不同,但各有千秋。
黄山毛峰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杀青
翻炒时手势要轻要快,同时扬得要高要开,待叶质变软,叶面失去光泽呈暗色,即可进入揉捻。
揉捻
一般情况下,明前毛峰叶质细嫩是不需要揉捻的,而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需轻揉使之稍卷曲成条。揉捻时须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
分初烘和足烘。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不过随着工艺进步,现在的毛峰都是机器烘青工艺了,当然还有些人会用炭火下锅杀青,用炭火下锅炒制的毛峰香味会更浓一些。毕竟经典的方法才能做出经典的味道。
肆
鉴别黄山毛峰的真假与质量,可从看外形、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5个步骤完成。
?外形:
黄山毛峰的条索细扁,翠绿中略泛微黄,色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形似雀舌。干茶叶芽的芽峰应显露,芽毫多者为上品,芽峰藏匿、芽毫少者质差。
?香气:
质好的黄山毛峰,抓一小撮干茶叶凑近鼻端,嗅之有鲜爽清新之感,或有近似兰香、板栗香味。
?汤色:
茶叶冲泡3至5分钟后,倾出茶汤于另一碗内。若是上乘的黄山毛峰,汤色清澈明亮,呈浅绿或黄绿,而且清而不浊,香气馥郁高长。
?滋味:
黄山毛峰喝进口中,一般会感觉味鲜浓而不苦,回味甘爽。
?叶底:
黄山毛峰干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嫩黄肥壮,厚实饱满,均匀成朵,通体鲜亮。
纯正、高洁是茶的品质;而至情至和,至高至静,是人生的境界。茶与人的这般水乳交融,正是人们爱茶恋茶的深刻原因。
像黄山毛峰这样的佳茗,更可将人带入“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的仙境。这种迷人的茶文化内涵,不仅使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而且成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载体。
注: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徽商与徽茶
徽茶印象
茶意之境知多少?
茶道之魂·茶碗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邂逅中国风,泾县绝美境地在这里
徽州古建之美
第四期:美人靠
徽州古建之美
第三期:天井
徽州古建之美
第二期:入户大门
徽州古建之美|第一期:马头墙
徽文化概念与徽皖文化的四大地域文化圈
《蜀山陶语》用12分钟的土陶故事讲述“合肥之源”
你的家,暴露了你的生活层次
丰子恺
四时闲居
淝水之战古战场淮南八公山,这几个地方一定要去!
瓷器文化—隋朝寿州窑青釉贴花四系罐
美的惊心动魄!这些纹路里面才是中国真正的国粹!
一窗美景,一窗梦
世园会上的“徽风皖韵”,原来这么美!
艳遇,中国风
中式建筑,美到骨子里!“漏”出来的庭院意境
黛瓦,粉壁,马头墙,中国独有的美
在地球上,寿州窑与陶瓷产区如此吻合的位置关系,小伙伴都惊呆了!!!
“江南”是如何建构出来的?
徽风皖韵,古居山水,游走在安徽的秋!
汤汤淮河水,醉美紫金陶
漫说寿州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