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黄山

您现在的位置: 黄山_黄山地图 > 黄山发展 > 岑巩一片茶叶出海记

岑巩一片茶叶出海记

发布时间:2025/4/13 13:47:12   点击数: 1 次
盛夏,万物勃发,满目青翠。在岑巩县天马镇白岩坪绿茶基地,茶垄层层叠叠漾起绿涛,淡淡茶香萦绕山间,工人们操作着采茶机,穿梭在茶垄间,伴随着“轰隆隆”的声响,一垄垄新绿齐整入袋。“现在是夏秋茶的第二轮采摘,每天四台采茶机可采鲜茶1万余公斤,我们的亩投产茶园,只要20多天就能采完。”基地负责人徐廷勇说,夏秋茶生长速度快,茶叶较为粗糙,市场价格较低,但产量远远高于春茶,利用机器采收夏秋茶,效率高,成本低。采摘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做形、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后,变成了畅销欧盟市场的大宗茶。“海外市场对大宗茶的需求量大,我们是有多少销多少,价格是8块钱一斤”。徐廷勇介绍,若不受极端天气的影响,今年预计产出夏秋茶干品50万公斤,毛收入万元。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无污染,依托天马镇境内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年以来,天马镇苗落村人徐廷勇成立宝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先后种植了亩绿茶。“以前,我们一年基本只请人工采一季春茶,用来制成高档‘茗优茶’,收益相对有限。”徐廷勇介绍,曾经,由于茶产业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加工设备缺乏、品牌力不足等原因,夏秋茶只能“老死枝头”,不仅没有收益,还增加了管护成本。年以来,徐廷勇与其他茶叶经营主体抱团取暖,联合成立了贵州黔凝香茶叶有限公司,按照“生态、安全、绿色、有机”发展理念,公司连片承包低产老茶园进行更新改造。通过与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争取东西部帮扶协作资金新建现代化加工厂及采购茶叶精制加工设备、吸纳资深技术员以技术和资源等方式入股企业,推进绿色产品在“产、供、销”全过程各环节全链条畅通,促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与各方的合作,实现了产前产中物资技术服务与产后产品销售服务拓展的有效衔接。”徐廷勇介绍,现在茶园成为了广东省农业科技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研究所通过为茶园提供生产追踪服务、生态防控技术指导等,为提升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夯实了技术支撑。公司与黄山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供销合作,则解决了产品质量认证和海外市场拓展问题。资深技术员的现场蹲点指导,确保了每款产品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共同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前,贵州黔凝香茶叶有限公司经营管理茶园余亩,其中有欧标认证和有机认证的茶园亩。公司建设了3座加工厂房,有揉捻机、杀青机、烘干机等60多台先进的加工设备,建有2条夏秋茶生产线和一条茗优茶生产线,打造了“黔凝香”名牌,年加工夏秋茶50万公斤、欧标茶30万公斤、茗优茶5万公斤。通过建立春茶和夏秋茶分级定位产销模式,实行大宗和名优并重、出口与内销并举、线上和线下共进的分类精准营销策略,产品畅销湖南、安徽、东南亚和欧盟等国内外市场,年产值超万元。企因茶而兴,民因茶而富。“我们通过将低效茶园承包给贵州黔凝香茶叶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并争取东西部帮扶协作资金扶优扶强茶企,现在我镇白岩坪、细山、苗落3个村80余农户和杜麻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土地租金多万元,白岩坪村户脱贫户每年还可从公司获得4万元的分红。”天马镇党委书记吴钦明说,通过政策精准赋能优强企业,发挥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助力全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茶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让片片小茶叶成为兴村富民的“金叶子”。目前,天马镇现有茶园余亩,其中投产茶园8余亩,预计今年全镇茶叶产量40多万公斤,产值万元。产业共吸纳了多人实现稳定就业,年带动季节性务工7.8万人次,年发放劳务报酬万元按照“品质立茶、品牌兴茶、政策扶茶”发展思路,岑巩县通过扶持引进龙头企业、实施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打造标准化生态茶园等举措,累计建成茶园3.7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3.3万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亩、开展绿色防控茶园面积0.7万亩。全县获有机证书或转换证书的生产主体2家,有6家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注册商标7个,有茶叶州级龙头企业2家,茶叶初精制加工厂8座。今年,全县预计年产干茶余万公斤,生产总值1.2亿元。岑巩县融媒体中心周燕陈昆编辑姚瑶二审李昌焯三审张超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eshandao.com/hsfz/1493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