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日,京福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这条“最美高铁线”改变了黄山市原有的交通格局。年7月,合福高铁开通一周年。一年来,黄山的交通因高铁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的出行方式又有哪些改变? 高铁“缩短”交通距离
众所周知,高铁的时速远超普通铁路。相比普通铁路,高铁出行无疑将地域间的交通距离“缩短”。
今年54岁的汪来发,屯溪人,三年前,他的独生女嫁到了阜阳。那时高铁还没有开通,他每次去阜阳都坐火车。“原来K67的那趟火车早上大概6点50分发车,晚上6点半才到,硬座票价80多元,虽然不贵,但时间太长,整个白天都在路上。虽然我也很想女儿,想经常去看她,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身体实在吃不消。”汪来发说。
汪来发告诉记者,自从高铁开通后,他与女儿之间的距离变“近”了,不仅仅是交通距离,更重要的父女间亲情的交流多了。
记者了解到,高铁开通后,汪来发先从黄山坐高铁去合肥,再从合肥转车去阜阳,加起来4个小时左右,比以前节省了一半以上的时间。”汪来发介绍,女儿今年为他添了个小外孙。现在几乎每过一两个月就要去阜阳一次。“现在交通这么方便,虽然来回路程的开销多了些,但为了看看女儿和外孙,花这点钱值。”汪来发说:“女儿虽然远嫁他乡,但父女间的感情却因为高铁便利得到了更好的维系。” 高铁开通,不仅让汪来发喜上心头,还让程建军的“两地同城”生活得以实现。
今年32岁的程建军是一位建筑工人,在合肥工作已有6年,他告诉记者,高铁没开通之前,他从合肥坐火车回黄山需要六七个小时,每次从黄山到合肥去工作,都有一种出远门的感觉,因为工作忙碌加上车程的漫长,他只能选择减少回家频率。“高铁开通后,我们这些在合肥工作的人回家更方便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仿佛眨眼间就到了。”程建军告诉记者,现在回家比以前方便多了,有时甚至能“早出晚归”,这种“两地同城”的生活,确实让人觉得交通非常便捷。“今年端午节我还是回家过的呢。”程建军笑道。
出行方式更多元化
高铁开通,缩短地域距离,使得一些群体的出行方式更加多元化,在黄山经商的合肥人刘清就是如此。
刘清今年38岁,在黄山创业已经五年多了。初来黄山,刘清买了一辆福特轿车。高铁开通之前,刘清往返合肥黄山两地,95%以上都是自己开车。刘清告诉记者,从黄山至合肥开车要3个多小时,不仅比较累,而且油费、过路费加一起,往返一趟并不便宜。当然也可以坐火车,但时间较长。
年7月1日,京福高铁运营,作为第一批游客,刘清尝试了一次高铁速度。自此,他就“恋”上了高铁,现在往返合肥黄山两地,高铁成了首选。刘清说,从黄山到合肥单程高铁票价只要多元,而且省力、省心、人又舒服。刘清告诉记者,高铁开通后,开车次数少了许多,一年下来也就两三次。
“尽管高铁方便快捷,但也不一定非得选择高铁,高铁开通,让我们多了一种选择出行的方式,但我们可以根据出行的需要来选择一种最经济实惠的方式。”刘清说。
在黄山经商的北京人郑清林说,以前从北京到黄山,可以坐火车、开车、乘飞机,高铁开通后,还可以乘坐高铁,出行方式更加多元化了。不过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坐高铁或飞机的频率要多一些。
新的交通格局已形成
高铁作为一种全新的交通方式,给黄山的交通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原本我市中、长途的交通格局里,“铁、公、机”三足鼎立。高铁通后,“三巨头”变成了“四兄弟”。
黄山北站一位负责人介绍,黄山北站是合福高铁上的客运大站,平均每天停靠高铁列车58趟,截至年6月19日,黄山北站累计到发旅客万人次(其中发送旅客.3万人次,到达旅客.7万人次),日均到发旅客1万人次。年9月5日发送旅客达人次,创单日发送旅客最高纪录。到发客源主要为省内,其中合肥达30%。
高铁运营的数据如此庞大,是否将原本的“铁、公、机”客源分流了?其实并没有。
据了解,高铁通车后,受影响最大的要数黄山长运客运总站。数据显示,年7月1日至年6月23日,客运总站共发送班次个,相比年同期减少个,节假日加班车数量也比同期减少趟,总客流发送人次,相比同期减少人次,降幅达35.90%。车站一位负责人认为,受影响的主要是高铁沿线城市班车,以及有高铁中转的里以上的城市班车,但这并不是高铁“抢了生意“,而是交通发展的历史必然。
记者了解到,自7月1日合福高铁通车以来,黄山火车站共发送客流.7万人次,同比年7月1日-年7月1日,发送客流未降反增。“我们年7月1日到年6月30日,发送客流98.4万,自高铁通车以后,发送客流反而增加了2万余人次,现在日均客流量在人次左右。”黄山站副站长程惠敏告诉记者,自高铁通车以来,黄山站减少了三对列车,分别是黄山-厦门、黄山-南京以及厦门至青岛的列车。今年5月15日K67\68青岛-福州列车停运后,黄山火车站每天还有9对列车运营。
高铁通车,老火车站客流发送人数不降反升,这似乎不可思议。但程惠敏心中却有一把秤。
程惠敏告诉记者,老火车站客流不降反增的原因:首先是一些乘坐火车的客群相对比较固定,大多是不赶时间的中老年人;其次就是很多合福高铁不停靠的站点,只能乘坐火车到达,比如南京,芜湖方向,客流较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高铁带来了巨大的旅游客流,这些游客如果返程,未必都乘高铁,那么传统的“铁、公、机”就有机会“分一杯羹”。
对此认识,黄山机场似乎有些不谋而合。记者了解到,年上半年,黄山机场运送旅客人次,执行航班架次;年上半年,黄山机场运送旅客人次,执行航班架次;年元旦至6月24日,黄山机场运送旅客人次,执行航班3架次。
机场相关部门介绍,从历史数据看,年一整年是黄山机场运营的黄金年份,旅客发送量历史最高。从年至年三个年头的上半年数据来看,机场运营状况最好的是年,最差的是年,这两年高铁均未开通;到了年上半年,此时高铁开通已经半年有余,虽然受多重因素影响,机场的航班数量略有减少,但运送旅客量却是增加的,而且预计今年上半年黄山机场运送旅客将达到人,再创历史新高。因此,高铁开通对机场运输来说未必是坏事,它对整个黄山市的经贸、旅游、交通发展来说,显然是注入了新的血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机场运营不仅对其他运输方式有所补充,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扩展高端航空旅游市场,促进黄山与国内和国际上的商贸往来。”机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黄山机场充分利用优势条件,通过积极争取开通和做强中远程航线来弥补高铁的不足,同时争取优惠票价投放市场,开办航运购物“飞尝不可”等方式,让市民充分感受到航空发展的成果。同时,机场还将进一步摸索,研究结合高铁、铁路、公路运输的特点,寻找合作契机,各展所长,让“四兄弟”深层融入,共同推动黄山的交通大局和社会经济发展。
据悉,截至目前,我市城区内原有的公交、班线车辆科学布局,特别是高铁开通后又新增投入了高铁出租,各种出行方式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因此全市交通的“盘子”是越来越大了,新的交通格局已经形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