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亲人之间一诺千金,铭记和践行承诺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政治正确。
牵了手的手有了伴的路儿子儿媳10月26日参加黄山太平湖山径赛。
我决定借这个机会跟老婆一起牵手黄山,履行拖欠了三十年的承诺。老婆和孩子都认为,是该补上这一课,尽管大家都分别去过。
老婆去黄山是集体活动,没安排徽州古城。这次一并补上,老婆特高兴,知道这是专程陪她。其实我也乐得为之,顺便抖抖肚子里的那点文史小知识,找找年轻时显摆撩妹的感觉。
徽州古城屯溪老街黄山市升格地级,山还是那山;没了徽州,安徽这个名字便缺了一半,历史的厚重感被大打折扣。
10月25日,我们先逛屯溪老街,然后乘车去徽州古城。
在屯溪我告诉老婆,我们走的这条老街现在是地级黄山市府所在地,原地级徽州变市为区被赶到歙县岩寺镇去了,像古代犯了错被处分流放的贬官。
大概是语气有点生硬,老婆拉起我的手,笑笑。我也笑笑,呵,出来旅游,作什么闲气?
徽州古城让人振奋。我指着南谯楼说,谯楼可大致看作是建在城墙上的瞭望哨,除了城防功能,也使城墙变得威风抖抖。
南谯楼始建于隋朝末年,宋宣和年间重建。
十三对柱子构成门框,在门洞里依次排开,撑起城楼,据说这种“排栅柱”是北宋正宗的城门形制。
东谯楼即阳和门的东边,并列着一座口字型的建筑,四面看去是四座牌坊,四面相连围成一体。
这就是著名的许国牌坊,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年),是古城最精华的部分。
它作为立体结构的古牌坊,中国目前仅此一座;作为坊主生前为自己建牌坊,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徽州作为时间概念,自宋宣和三年(年)至宣统三年(年);作为空间概念,以府、路、州辖歙县、黟县、婺源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六县区域;作为文化概念,徽学被誉为是与敦煌学和藏学并列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
黄山市升格地级,山还是那山;没了徽州,安徽这个名字便缺了一半,历史的厚重感被大打折扣。
高阁层霄远山入画就在快到玉屏楼的那一刻。雨骤然而停,云雾倏忽开合,飘移聚散,既像云绕着山,又像山追着云,时隐时现,如梦如幻,让人陶醉流连,仿佛置身一幅流动着的画卷。
天气预报说黄山市这几天没雨。当我们傍晚到达山脚下的汤口镇,雨不期而至,整整下了一夜。
26日,早早赶到白鹅岭,雨还在下,细细密密,看样子一时半会儿不会停。
老婆说,这是老天爷在考验我们,看咱俩如何牵手黄山风雨同行。带着美好的愿景雨中登山,是享受,也是修行。
从白鹅岭出发,沿着湿漉漉的踏坡拾阶而上,由始信峰、光明顶向西海大峡谷行进。
雨淅淅沥沥,雾飘飘忽忽,除了脚下看路,就是身边看树。黄山树以松闻名,松以奇见长,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细雨绵绵,白雾茫茫,失去远山云海的依托,半灰半黑的松林铁汉子般,显得格外孤傲苍劲。
竖琴松,探海松,连理松,黑虎松,一棵棵,一片片,威严耸峙,拔地参天。那种傲骨,那种摄人心魄的力量,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真的是第一次体悟。
雨越下越大,雾由浓而淡,视线渐渐清晰。
经一环、二环,到西海大峡谷谷底,眺望梦笔生花,抚摸飞来石,远山,近树,奇松,峭壁,移步换景,让人目不暇接。
金色的秋草,烂漫的野花,叫不出名字的各色植物,在山坡上肆意涂抹,一层红,一层绿,一层黄,重重叠叠,五彩缤纷。
雨雾时聚时散,此消彼长,当细雨薄雾如轻纱笼罩,朦胧恍惚,神秘而含蓄,徜徉其间,如临仙境。
回到光明顶山庄,天已近黑。
凌晨醒来,雨雾如故。明知看日出没戏,还是固执地登上光明顶。
山顶黑压压挤满了人,云遮雾障,可谁都不愿意撤。不知谁叫了一声:太阳出来了!人们刷的举起相机,动作之快出人意料。
我对着人群抢拍了几张,那兴奋的样子就像是真的。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准备撤了,起起哄闹着玩高兴高兴的。追求光明,向往美好,是人的天性,挡不住的!
我们从光明顶徒步下山,并击掌为誓。
老婆说:风雨同行,不忘初心。我说:用腿脚说话,践行胜过语言。一路雨雾依旧,能见度很低,美景在心底荡漾,眼前白茫茫一片。
忽然奇迹出现了,就在快到玉屏楼的那一刻。雨骤然而停,云雾倏忽开合,飘移聚散,既像云绕着山,又像山追着云,时隐时现,如梦如幻,让人陶醉流连,仿佛置身一幅流动着的画卷。
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后记:
回程去高铁的路上,偶然听的哥说起黄山这两天阴雨连绵的原委。
怪不得呢,有雨有雾没有风,原来是人工增雨,用炮打下来的。
上网一查,黄山市自9月份以来持续无雨,不仅农作物受灾严重,所属区县多个乡镇出现大范围饮水困难。两天的人工增雨,山民们望眼欲穿的甘霖,让我们赶上了。
别样的雨,神奇的山,独特的体验和美好愿景,为期许了三十年的黄山之旅打上了难忘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