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
8~13°C,小雨
东北风3级
空气湿度89%
到达黄山的第一天,一个字,冷!
凌晨4点出发,一路上没有什么车和人,非常顺畅。听从朋友的建议,从佛山机场出发,经济而快速,8点45分,我已从黄山屯溪机场降落,正式拉开黄山寻茶的帷幕。
下了飞机立马感觉到天气的寒冷。今年的气温非常的反常,去年的倒春寒以为已经很厉害了,可今年在茶区,完全打破了节气的惯例,清明已经过去一周,对于高山茶园而言,却却依然没能开始采摘。
从黄山屯溪机场前往我们的目的地,汤口镇,需要打车到屯溪汽车站,然后乘坐中巴车到达汤口。这个汽车站几乎可以到达黄山所有的核心景区,因此来黄山旅行的人,首选是来这里坐车。
17元,1个小时车程。今年的天气给当地的茶农带来了很多苦恼。明前茶大量减产,对于高山茶园来说,甚至是没有明前茶。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说法是,今年打催芽剂都没有用,因为天气不给面子,太冷了,不发芽啊。
不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我依然相信,茶叶是否安全,是否好喝,依然是最优先考虑的。所以今年的天气对品质的影响,是我会考察的重点项目之一。
汤口镇是一个因为旅游而发展起来的镇。自从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后,这里涌入的越来越多的游客,从而改变的本地人的生活状态。如今来到汤口镇,主干道上全是酒店和餐厅,服务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是很多本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初来汤口,你会有一种成熟旅游区的感觉,衣食住行都很方便,不需要担心山区的偏僻和交通。今天因为天气关系,下着小雨,而且很大风,所以我没有去茶园,而是在镇上走了走,熟悉一下环境。
从黄山上流下来的一条小溪贯穿整个镇,小溪边是居民们定期赶集的地方,今天人很少,很安静。连续的雨天给黄山带来的别样的味道,浓厚的云雾在远方缭绕着。朦朦胧胧,在竹林和山谷之间,宛如仙境。
晚上的时候,我与这次重点体验的茶园的主人,张建军师傅汇合,一起吃了个晚饭。去年我们就分享了他的作品,黄山毛峰,这次准备深度体验,为大家分享一杯好茶从种植到采摘到加工的过程。
晚饭时,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张叔第一次跟我吐露了他决心种茶的原因。他认为老一辈的茶农在家里沿用自己的做法,无视农药和除草剂的危害,同时年轻人外出打工,大多不会再回来种茶。这样的现象可能会造成的结果,就是黄山毛峰的好品质,会越来越少。讲起来是情怀,实际情况就是这么残酷。只有自己手上的茶园,才能按照自己坚信的正确的方向走。所以他承包下了这70亩茶山,开始了这一段注定漫长的努力。
努力的结果,我们将用实际的品质来说话。过程中,今年他准备在茶行之间种上豌豆,等待成熟之后便收割翻土,成为天然的肥料。这个做法是我们之前做有机茶园时,一样的方式。豆科植物的固氮功能,能够为土壤提供天然的有机肥。我期待着这一做法的实际效果。
晚饭有吃到黄山的臭鳜鱼,毛豆腐
还是那么美味
明天早晨,如果不下雨,天气转晴,即可上山采茶。
看天吃饭,说的就是这个,我会第一时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