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共和国的腹地,迎来新机遇,
湖北、武汉将再一次站上发展“风口”,
昨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首次明确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从规划中获得哪些政策支持,机遇挑战?
为何会受国家如此重视?
经济学家为何说“武汉之于中国相当于今天的中国之于世界”?
让我们来依次揭晓
《规划》指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会城市地位,增强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服务功能,提升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此前,国务院已明确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为“国家中心城市”。
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能和“大”字连在一起的,除了大上海,就是大武汉。从辉煌到塌陷到“武汉在哪里”的叩问,复兴大武汉是千万武汉市民的最强呼声。早在年,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就提出,该市将通过10年或更长时间发展,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规划》提出“一中心四区”的战略新定位,努力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
规划中部分涉及武汉的政策
●规划建设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临空经济区
●加快建设武汉东湖、长株潭、郑洛新、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以武汉、南昌为中心发展光电子产业,以合肥、芜湖、武汉为中心积极打造平板显示产业链,支持武汉、合肥建设存储器产业基地
●打造郑州、合肥、芜湖、武汉、南昌、长沙等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支持武汉建设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建设武汉、长沙、郑州、南昌、新乡、长治等生物医药基地
●积极完善武汉、郑州等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动长株潭、郑州、武汉等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
●继续推进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推动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文化产品创新要素市场
●加快河南郑州、武汉东湖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国务院批复规划中武汉被提及次数居6省会城市首位
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记者统计发现,全文近3万字的规划,对中部地区6个省会城市的提及次数分别为:武汉36次,郑州25次,合肥17次,长沙14次,南昌12次,太原10次。6个城市合计为次,其中武汉被提到的次数占到总数的31.58%。
新型城镇化
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会城市地位,增强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服务功能,提升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见《规划》第六章)
沿大湛经济轴带创新驱动
系统推进湖北(武汉)、安徽合(肥)芜(湖)蚌(埠)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湖北(武汉)、安徽合(肥)芜(湖)蚌(埠)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武汉东湖、长株潭、郑洛新、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支持设立一批创新平台。(见《规划》第三章)
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济南经郑州至重庆、重庆经长沙至厦门、太原经郑州至合肥、西安经武汉至南昌等贯穿中部地区的高速铁路。
加强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会机场建设,增强区域枢纽功能,新增一批支线机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拓展航空运输网络。
稳步推进长江、淮河航道整治与疏浚工程,加快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加快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加快武汉新港阳逻港区进港铁路建设。
支持武汉、郑州、南昌、合肥、太原等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高速铁路建设——太原至焦作、原平至大同、郑州至济南、郑州至阜阳、西安至武汉、大同至张家口、武汉至九江、宜昌至郑万高铁连接线、合肥至九江、合肥至南京、张家界至吉首至怀化、长沙至赣州、南昌经赣州至深圳、南昌经景德镇至黄山等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建设——合肥至六安、郑州新机场至登封至洛阳、焦作经济源至洛阳、郑焦城际云台山支线、武汉至天门、滁州至南京、巢湖至马鞍山、南陵经芜湖至江北集中区等城际铁路。
机场改扩建——武汉、郑州、合肥、长沙、太原、南昌等省会机场改扩建工程,襄阳、宜昌、长治、赣州、井冈山、张家界、宜春、芷江等机场改扩建。
航道整治——长江安庆至武汉、武汉至宜昌段,赣江、汉江、湘江、信江、沅水、资水、澧水等航道,引江济淮航运工程,淮河、沙颍河、唐白河、洪河、贾鲁河、沱浍河、滁河、青弋江、芜申运河、漳河等航道。
港口建设——武汉、合肥、蚌埠、芜湖、马鞍山、安庆、南昌、九江、黄石、荆州、宜昌、襄阳、岳阳、长沙、漯河、周口、信阳、郑州、商丘。
能源输送通道——甘肃酒泉至湖南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白鹤滩至华中华东输电工程、陕北(含延安、榆林)至湖北输电工程等。
大型能源储备基地项目——南阳、义马、鹤壁—濮阳、武汉、荆州、岳阳、安庆、芜湖等煤炭储配基地。
高效信息网络——积极完善武汉、郑州等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动长株潭、郑州、武汉等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见《规划》第七章)
功能平台
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打造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和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规划建设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临空经济区。(见《规划》第二章)
开放合作
依托郑州、武汉等国际航空港,打通“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空中通道,创新中欧班列集货运营模式。完善“一站式”大通关服务体系,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口岸的互联互通。(见《规划》第十章)
产业集群
支持在长江沿线和京广铁路沿线地区率先打造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走廊,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建立泛长株潭等工业制造重点示范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武汉、南昌为中心发展光电子产业,以合肥、芜湖、武汉为中心积极打造平板显示产业链,支持武汉、合肥建设存储器产业基地,支持郑州建设智能终端产业基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力度,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创新体系,打造郑州、合肥、芜湖、武汉、南昌、长沙等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航空航天产业。支持南昌、景德镇建设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飞机设计与制造,提升航空制造业专业化发展能力。支持武汉建设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郑州、长沙、信阳建设北斗导航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重点建设长株潭、武汉、赣州、鹰潭、洛阳、安庆等新材料基地。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建设武汉、长沙、郑州、南昌、新乡、长治等生物医药基地。
现代物流业。重点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和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着力打造一批区域性物流城市和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电子商务业。推进武汉、宜昌、郑州、洛阳、南昌、赣州、长沙、株洲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支持鄂州葛店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文化产业。继续推进河南国家知识产权创意试点园区、郑州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动漫出版产业发展安徽基地和河南基地、湖南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等建设,推动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文化产品创新要素市场,支持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建设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加快河南郑州、武汉东湖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见《规划》第四章)
生态文明
充分发挥江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平台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塑造一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见《规划》第一章)
壮大城市群
推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群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创新基地,打造生态文明和绿色城镇化样板。(见《规划》第六章)
绿色发展
加强鄱阳湖、洞庭湖、洪湖、梁子湖、巢湖等重点湖泊和湿地保护与恢复,扩大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范围。
推进汉江、东江、赣江等主要支流上游区域水源涵养。
积极推进武汉、池州、萍乡、鹤壁、常德等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加快建立湖北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湖南国家节能计量中心。
继续推进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支持在规范发展现有碳交易中心基础上,建设全国碳交易能力建设(湖北)中心,积极推进低碳省市等试点建设。(见《规划》第八章)
经济学家:武汉之于中国相当于今天的中国之于世界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国家战略定位对于武汉来说意味着什么?李稻葵、姚景源、张燕生、李佐军等经济学家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布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脉络和城市布局契合,武汉再次面临重大战略机遇。
中国需要新的增长极,武汉会扮演重要角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中部崛起对中国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有其特殊价值和意义。中国下一步发展将形成新的增长极,武汉会扮演重要角色。”
张燕生
张燕生专门提到我国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武汉著名学者张培刚教授:“张教授在改革开放初时就提出了牛肚理论。他在红安种水稻时发现,水牛如果陷在水塘里,怎样把水牛从泥塘里拽起来呢?必须托牛肚。也就是说,中部是战略支点,有了支点才能发挥杠杆的作用,才能实现国家全面发展。”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是当前国家战略,中部地区就处在这两大战略的支点位置,起到承上启下、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如果把中国画一个圆,圆心实际上在中部,中国这个超大经济体中,中部到中国任何一个点上的市场半径都是最短的。”张燕生这样分析。
武汉的基础和潜力被重视
为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这样的布局体现出了国家战略。
李佐军
李佐军认为,武汉工业基础好,产业门类齐全,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速度很快;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系列综合试验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具备绿色发展的示范作用……基于各方面综合考虑,武汉有能力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分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时说:武汉的前景以及武汉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中国之于世界,充满活力、潜力无限,拥有巨大的赶超空间。
姚景源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表示,武汉眼下正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近几年来,姚景源每年都要到武汉几次,目睹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说:武汉的基础条件、综合实力很不错,无论工业商业基础、技术人才和高等院校数量,在全国大城市中都是前列。
“一中心四区”是未来目标方向
姚景源说,这次十三五规划给中部地区重新制定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一是说明中部这几个省具备成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新型城镇化重点区、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为中部地区提出了新的目标,“一中心四区”是中部地区未来五年努力的方向。无论先进制造业,还是城乡一体化,中部地区应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亮点。
李佐军认为,规划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形成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因此,“武汉应该利用促进中部崛起‘十三五’规划发布的契机,练好内功,极力塑造武汉城市品牌,充分吸纳人口和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李佐军说。
规划同时将武汉和郑州列入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象。李佐军说,武汉和郑州在城市区位、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上具有相似性,但武汉的教育资源和区域优势更加明显,两座城市或可在各方面发挥协同作用。
让最富创造力的年轻人有广阔发展空间
如何落实中部崛起十三五规划,张燕生提了五条建议:首先,创新发展是重中之重,武汉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最密集,大学生和最富创造力的年轻人数量多,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应该发挥比现在更大的作用。创新引领对武汉来讲,今后的潜力和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二是协调,包括城乡、居民、区域的协调,要做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
三是绿色发展,节能优先、低碳经济,武汉在这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四是对内对外开放,武汉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会点,要当好承上启下的枢纽。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来发展电子丝绸之路,开放天空建设“空中丝路”。
五是共享和包容性发展,缩短贫富差距,扎实推进双创,让年轻人有广阔发展空间。
城市现代交通体系要更加突出国际化
规划中,武汉同郑州、南昌、合肥、太原等一道,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秦顺全说,近年来,武汉在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国际通达能力大幅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日益显现。他建议,“十三五”期间,武汉交通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国际化水平、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和城市现代交通体系,全面推进中部国际航运中心、陆运中心、多式联运中心建设。这既是武汉承担更多国家使命落实和未来发展的期盼,也是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参与国际竞合发展的基石。
(综合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
白癜风注意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