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黄山

您现在的位置: 黄山_黄山地图 > 黄山地图 > 雲松研茶黄山毛峰一款远远被低估

雲松研茶黄山毛峰一款远远被低估

发布时间:2021-8-26 11:27:21   点击数:

此时身在黄山,写下这篇文字。

前几日发了一段小视频(请见下文)在朋友圈,有朋友回复:春山如笑。

自己的心瞬间即被击中了,此四字来自《林泉高致》:春山澹冶而如笑。

很喜欢的鲍照诗,亦如此描写:"春山茂,春日明。园中鸟,多嘉声。"

因此,每年春日,心中总是蠢蠢欲动,向往春日茶山。

茶山不如景区那般规整,往往生在路的尽头、山的高处。

黄山毛峰,古称黄山云雾,即因其生长在高山云雾之间。因"白毫披身,芽尖锋芒"而得名,一度名列十大名茶之前三位。

许多人与我说,黄山毛峰是远远被低估了的茶。

深以为然。

这里的被低估,不仅仅是黄山毛峰作为名茶的价格低廉,更因为其应有的茶品价值地位,并不为人所知和重视。

古人曾云:"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黄山云雾,即黄山毛峰的前身。庄晚芳先生亦形容之为"白兰"。

其茶且不用提各种茶书所提及的美妙术语,就我个人这几年茶山走下来,尝到的口感,深以为然,古人诚不欺我。

入口即是甜润,口里丝丝缕缕的凉和香,有种云雾感的清香,比兰香还要清的感觉。当的起"雅"、"正"二字。用周敦颐之"香远益清"形容它,亦妥帖不过。

令我悲伤的是,黄山毛峰是被低估的。

其被低估,有高山之地,产茶较晚的缘故;也有制作粗陋,不够精细的缘故;更有产区扩大化,泛产地欠核心的原因。

高山产茶晚,与老前辈交流得知,他曾于年5月16日爬到毛峰产地最高峰,那时的茶还是一芽二叶的嫩度。可是发芽晚,就与产能息息相关,于是众人把发芽较晚的黄山大叶种换为早生种,品质却每况愈下。

制作工艺粗陋的主要原因则是机械化生产,整个产地几乎极少手工制作,茶商自然不肯为这种工艺买单。甚至可以说,黄山毛峰产地的这些人,就是仗着原料好,乱做;而产区扩大化,则缺少中心推广力度,整个黄山都称黄山毛峰,在外人看来,自然疑惑不清,产地核心与周边无从区分,自然无法辨别品质高下。

其实以上三点原因,也是许多茶如今品质欠佳的共同原因。并且,这三点原因几乎形成了恶性循环的闭环,很难凭一己之力打破。

但是,黄山毛峰经济效益与品质的低迷,茶农、茶商与茶客,皆是受害者。

每年各个产地走下来,除了自己亲自到场选择、监督,似乎并无良法。

然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以后的日子里,尽己所能,在课上能够令大家能够真正的认识到黄山毛峰的好与坏,前世与今生。

扫码或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eshandao.com/hsdt/1145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