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足见黄山茶业当年繁华盛景。6月30日,黄山市政协召开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暨“实施茶业振兴工程,做大做强黄山茶产业”专题协商会,市长孙勇率领市直23个部门负责人到会,与委员们共谋茶业振兴良策。
黄山市是我国重要名茶产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位列中国十大名茶,年黄山市被授予“中国名茶之都”称号。近年来,该市持续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开展茶产业提升行动,今年在产量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增值增收,徽茶产业集群项目获批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但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曾经辉煌的品牌影响、与全国其他重点名茶产区的规模效益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市政协高度 为承办好此次协商活动,市政协成立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市政协主席路海燕亲自挂帅,副主席万国庆牵头抓落实,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台港澳侨和外事委、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共同承办。自3月以来,成立由市直有关部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区县和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国家茶叶及农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实地调研。在疫情期间不能外出考察的情况下,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网络调研,认真学习了贵州、云南、福建、湖南等地先进经验做法。同时,组织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区县政协、黄山风景区政协联络组以及相关界别市政协委员,围绕协商主题,积极开展联动调研,征集大会发言材料。
“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突出生物多样性,按照景区化数字化,合理新建生态茶园,科学改良低效茶园,支持龙头企业集中连片建设效优质生态茶园,树立行业质量安全标杆,加快构建从茶园到茶杯全程质量保障和可追溯体系。创响‘徽茶’区域公用品牌,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红茶、绿茶、太平猴魁特色产业集聚区和茶食品、茶饮品、茶用品、茶药品等茶叶精深加工科技园。实施大集团、大企业、大联盟发展战略,组建徽茶发展集团,建立徽茶产业绿色发展联盟,在大中城市发展‘中国徽茶’品牌专卖店。推动茶文旅融合并进,积极争取列入‘中国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单,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科普、健康养生深度融合,高起点规划建设黄山茶业城市综合体,力争成为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常设举办地。”针对调研发现的茶园基础建设、茶叶质量安全、产业发展氛围、企业辐射带动等方面问题,万国庆代表调研组提出建议。
茶叶农残问题始终是悬在茶产区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唐小见建议,提高市区县植保站、乡镇测报员专业队伍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企业、茶叶合作社、种茶大户能动作用,构建“市-区县-乡镇-合作社(茶企、大户)”四级植保体系,优化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采取自行组建服务队或引进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方式,分类实施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茶产业提升和市场拓展需要有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撑,而我市茶园管理、茶叶精深加工和线上销售人才严重缺乏。”胡曙光建议,加强与国内茶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组建黄山茶学院,加强茶叶精深加工及茶叶衍生品的开发研究、人才培养,打造以茶产业链人才需求为导向的跨学科专业群,引进国内茶叶学科高端学术资源,打造茶叶+跨界人才,满足茶产业链的通专兼具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加快对茶业生产加工、网络销售、产业创新等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利用,深化和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合作,大力培养我市电商人才。
从“两获金奖”到“镶着金边的女王”,祁门红茶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链。祁门县政协主席朱生贵建议,打造多类型企业主体,培植壮大生产型企业,推进生产技术升级,优化产品生产线布局,大力推行清洁化生产;培养提升销售型企业,鼓励企业学习吸收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按照“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的公共品牌管控体系要求,统一祁门红茶标贴印制和使用。
“我市是全国最大的眉茶生产加工基地和出口大市,出口绿茶离不开黄山茶拼配的‘味精’作用。但黄山茶在定价及等级划分上体现不够,也没有叫得响的自有品牌。”市政协委员张勉建议,加强政府统筹规划,依法把好农残源头关,充分发挥国家茶叶及农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黄山)作用,建立茶叶成分数据库,运用理化指标讲好黄山茶故事,做好黄山茶推广,瞄准欧盟、美国等市场,突破红茶出口瓶颈,进一步发挥徽茶在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一个茶叶店一年卖出去的茶叶,比不上一个茶饮店一年使用的茶叶,完全颠覆传统茶叶经营思维。而从茶叶使用两端来看,名优茶,需要非常好的原料进行加工,而茶饮茶的原料,恰恰是相对较低品质的原料就能满足。黄山茶业协会会长谢一平建议,积极引入有规模的茶饮企业,制定产业升级聚集政策,提高夏秋茶生产,将黄山茶叶产能充分释放出来。
会议通过的建议案,从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质量效益、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三个方面提出12条具体建议,与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提交了27篇发言材料。
“协商会选题精准、工作精细、建议精到,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吸纳,责成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并及时向市政协进行反馈。”孙勇充分肯定协商会成果,并给予积极回应,表示要大力推进茶叶生产绿色化、产业集群化、产品品牌化、发展一体化、产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中国名茶之都。
路海燕表示,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生态为基、绿色为根、品牌为要、文化为魂,聚焦重点,突破难点,为推动黄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作者:晖风
图片来源于黄山市政协与网络
编辑:何小龙 刘 鹤
投稿邮箱:jhsb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