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天黑的时候银心就已经偏西,甚至完全沉入地平线之下。虽然整晚上银河仍然在我们头顶,但是亮度比有银心的夏季银河差了很多,很难说得上璀璨。
那么对于星野爱好者来说,这个时候还可以拍点什么呢?难道一直冬眠到明年3月夏季银河再次出现么?
脚丫在上一次推送夏季银河没有了,星野摄影能拍啥?——星轨篇中给大家聊了聊星轨,这一期给大家聊聊流星雨。
其实刚开始脚丫的计划里并没有包括这一篇,不过有不少影友给脚丫留言,询问一些关于流星雨的问题,脚丫觉得还是需要给一些影友介绍一下秋冬里值得拍摄的流星雨,毕竟北半球三大流星雨有两个在秋冬季。
流星雨
流星雨在文学作品里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事情,从脚丫小时候的流星花园开始,“陪你去看流星雨”就是浪漫的代名词。实际上,脚丫从09年英仙座流星雨开始,大大小小流星雨少说了拍了十几次吧,怎么都觉得拍流星雨是个苦哈哈的差事,-_-!
脚丫的第一张流星,09年英仙,泰山
这主要还是因为大多数流星雨流量不够大,只能不时看到划过夜空的流星,那种流星多的像下雨一样的场景,实在太罕见了。那些一张照片里有很多流星划过夜空的照片,基本都是把大半夜的流星集中到一张片子里去的合成片。
其实,蹲守一夜,能有8、9颗明亮的火流星可以往一张片子里合成就算不错了,冻一晚上都没拍到几颗,这个苦找谁说去?
脚丫09、10年用佳能D尝试多次拍流星雨,确实有整晚上就拍到一颗流星的时候。比如下面这张09年10月22日的猎户座流星“雨”。
ZHR(每小时天顶流星数)
说起流星雨,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ZHR。ZHR(每小时天顶流星数)(ZenithalHourlyRate):当天气非常晴朗、辐射点在天顶、且肉眼可见星等达6.5等时的预测每小时流星数量。
这个定义太理想化了,我们观测流星雨的时候实在很难达到天气非常晴朗,辐射点也不在天顶、肉眼可见星等达更是绝难以到达6.5等。
而流星雨里大多数是转瞬即逝的暗流星,肉眼勉强能看见,在相机CMOS上却什么也留不下;很多肉眼觉得很壮观的亮流星,拍出照片来只是浅浅一道;那些能单独出现在照片里作为主角的明亮流星,出现的时候肯定是一片惊呼之声。
比如15年英仙时候摄于天上王城的这颗流星,几个目睹者都激动万分,几个月之后说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由此我们知道了,ZHR实际可见流星数相机能拍到的流星数。
16年英仙座流星雨,最高ZHR达到了多。
可是拍了接近4个小时,能叠加到一张片子里去也才十几颗流星罢了,-_-!不说千里挑一,百里挑一总不为过了!
那么那些ZHR只有20的猎户座,甚至个位数的巨蟹座、天琴座、宝瓶座、天龙座、南金牛座流星雨们,愿意为了他们去野外蹲守的天文爱好者,那都是真爱啊!要不就是被忽悠了,嘿嘿
ZHR大于的流星雨
说起拍流星雨,首推北半球三大流星雨,南半球夜空有美丽的大小麦哲伦星系,有几乎整年可见的银心,但是能看见的流星雨却实在少得多,上帝也还不是太偏心。
那么这北半球三大流星雨分别是。
◆每年1月4日前后极盛的象限仪流星雨,理论ZHR大约。
◆每年8月13-14日前后极盛的英仙座流星雨,理论ZHR大约。
◆每年12月14日前后极盛的双子座流星雨,理论ZHR大约。
也有人把理论ZHR近百的狮子座流星雨拉进来,叫四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的时间是每年11月18日前后。狮子座流星雨以33年为一个周期,在年达到了的流量,估计短时间是别的流星雨难以超越了,那才真是星如雨下。
这是当时脚丫一个爱好天文的同学用胶片相机拍摄的,胶片的感光度估计也就是吧,剩下的,比如焦距、时间、方向,应该从照片里是能看出来的,大家自己解读试试,可以在后面留言,看看谁说的最准最快。
从这四大流星雨上来说,英仙座正处盛夏,后半夜气温也很舒服,可以说是最适合彻夜观测和拍摄的流星雨。就算在1多米的泰山顶上,子夜的气温也还能接受。
而其他几场较大的流星雨都是秋冬,到了午夜就不是太舒服了。至今还记得13年初的象限仪流星雨,我和长空老师驾车差点从雪窟里出不来,用折叠的小行军铲铲雪撒土的场景(合影背景里帐篷是当前景的道具,^_^)。
至于其他流量在个位数和两位数之间挣扎的流星雨,如果你恰好在野外,不妨架上相机拍摄一下,如果需要请假才能外拍,还是在家睡觉吧。
拍摄流星雨的器材
拍摄流星雨是个挺有技术含量的事情,熟能生巧这话对拍星也是适用的,就算你整天生活在西藏新疆,每年也只有一次英仙座流星雨给你练手。
想拍好流星雨,第一条肯定是要拍到流星
名为……座流星,并不是说流星只出现在这个星座周围,全天任何位置出现的概率都差不多(好吧,既然是概率就有涨落,今年英仙我的老蛙12就赌错了方向)。只是所有群内流星的方向反向延长,汇聚的辐射点正好在这个星座附近。
至于为什么?好吧,网上找了个原理图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离辐射点近的流星,看起来都很短;那种又长又慢的流星,都离辐射点比较远。如果你只带了个24-70,就别拍辐射点方向了,恐怕大一点的流星都在你视场之外。
为了能多拍到流星,广角是不嫌广的,16mm、14mm、12mm甚至8mm的圆周鱼眼都可以考虑。今年脚丫在黄山、西递带用了三阳12mm鱼眼镜头和借了老蛙12mm普通镜头。双12组合,应该算广到极致了。
视角广了之后,另一个问题就来了。同样一颗流星,用24mm视角拍摄占满大半个画面的,而用14mm拍摄就只有很小一段。
所以想拍出震撼人心的单张流星,还真是不能太超广,适当的广角加合适的前景,兴许一张大片就出炉了。所以24mmf1.4,甚至20mmf1.4挺适合拍摄这种单张流星的。当然,如果赌的这个方向恰好没有火流星出现,可就白忙活了。
因此,拍流星雨一般是尽量多的准备机身,有的挂超广拍全景,有的用大光圈广角蒙单颗火流星,已经闲置的旧机器都可以动员起来发挥余热。连续拍摄起来就不要轻易改变机位了,拼人品吧。
流星雨的拍摄技巧与月相
一般来说,想拍到流星,最大的秘诀就是大光圈和高感。咦,怎么和拍摄银河一样……
如前面所说,绝大多数流星都很黯淡。即便是亮度到1等的明亮流星,目视感觉很明显了,但是扫过相机CMOS上一个像素的时间至多能有1秒,而一颗4等星30秒里基本没挪地方,最后拍出来4等星恐怕会更亮。
因此,只有靠加大光圈和提高感光度,才能让流星更明显。ISO,F2.8对于拍摄流星雨来说,是一个比较常用的参数,其实如果下一代相机可用感光度更高,我相信感光度还要加大,^_^
有经验的星野爱好者知道,所谓“月朗星稀”,在没有月光的夜里,ISO,F2.8,单张30秒曝光没有问题,甚至时间再加一倍都可以;但是有月光的时候,再用30秒曝光天空就会太亮,甚至过曝了。
对于拍摄流星雨来说,缩短曝光时间并不是个好主意,因为这样会加大把一颗流星分割到两张片子的可能,而两次快门间哪怕有零点几秒间隔,这颗流星就断成两截了。
因此,每当筹划流星雨拍摄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翻翻农历,看看月相。
如果赶上农历十五前后,不值得出远门就算了;但是哪怕是像今年英仙座农历初十,只有后半夜拍摄环境不错,而离济南近处天气不好,我和几个朋友还是奔赴黄山、西递千里追星。
相比之下,现在天气预报准确性相当高,有飞机、有高铁,如果想拍流星雨,机会总是有的。今年英仙座之前脚丫也持续在北京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北京治白癜风上那个医院